【摘 要】
:
气缸是气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被广泛的用于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中,并呈现出小型化、高性能等发展趋势。然而气缸在运行到行程末端时,会产生冲击端盖等接触介质现象并伴随不良振动和噪音,这主要是由于压缩介质的内在特性以及缓冲失效、安装不牢固等外在因素。气缸末端冲击问题一直是影响气缸性能和寿命的最核心因素,严重影响气缸的轻量化和高速化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利用仿真分析、理论建模及优化等方式,对具有不同连接结构的气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缸是气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被广泛的用于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中,并呈现出小型化、高性能等发展趋势。然而气缸在运行到行程末端时,会产生冲击端盖等接触介质现象并伴随不良振动和噪音,这主要是由于压缩介质的内在特性以及缓冲失效、安装不牢固等外在因素。气缸末端冲击问题一直是影响气缸性能和寿命的最核心因素,严重影响气缸的轻量化和高速化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利用仿真分析、理论建模及优化等方式,对具有不同连接结构的气缸末端冲击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气缸的主要结构及相关特性,并利用ANSYS/LS-DYNA等软件选取了活塞与活塞杆之间两种不同连接结构的气缸模型进行了冲击动力学仿真,通过后处理对气缸的位移、速度等运动参数及冲击开始、分界线和结束三个时刻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活塞与活塞杆之间采用一小段锥形轴孔配合形式连接的气缸在冲击过程中表现更优,为后文解析模型的建立及新结构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其次,对现有冲击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优化,考虑了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连接结构对动力学模型的影响,通过振型叠加法和微分方程相关知识对考虑连接结构的气缸末端冲击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气缸冲击参数解析式,为之后的气缸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同时,增强了气缸末端冲击模型的通用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活塞杆和活塞之间采用锥形轴孔配合的新型连接结构,完成了对该结构弹性力学的研究,建立了锥形轴孔过盈配合模型,从而得到了其等效刚度的表示方法,该模型的建立为锥形轴与孔过盈配合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等效刚度的表示方法为气缸结构优化提出了新思路。同时,以具有该结构的气缸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对考虑连接结构的气缸末端冲击动力学模型的验证及分析。最后,进一步通过解析和仿真的角度,分析活塞与活塞杆之间三种不同连接结构的气缸对于其末端冲击参数的影响,同时,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改变具有锥形轴孔配合连接结构的气缸重要参数,分析了对活塞与活塞杆连接处接触应力及气缸末端冲击参数的影响,为该结构气缸的加工制造及优化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连接结构气缸末端冲击动力学的研究,为气缸结构改进与轻量化、表面性能处理、可靠性研究以及实际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数据依据。
其他文献
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噪声、振动问题对整车NVH性能有较大影响。齿轮敲击所产生的噪声频带宽,且声压级存在阶跃现象,更容易引起车内人员的烦恼与抱怨,因此已成为主要的NVH问题而逐渐受到各大汽车厂商的关注。此外,双离合变速器(DCT)在预选挡位策略下的敲击齿轮数量增加,使DCT齿轮敲击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以存在齿轮敲击问题的某型DCT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产品需求的多元化,汽车不仅要具备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基本性能,还需要满足汽车声品质的要求。而车门作为人与汽车最频繁接触的部件,其关门声品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因而汽车关门声品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意义。本课题以乘用车关门声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和客观评价分析,应用描述型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出最能代表主观偏好性的客观评价参数,实现了客观评价参数的有效降维,并建立主
发动机悬置在载荷长期的作用下,会产生蠕变现象,其结构尺寸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最终蠕变的数值会趋于平缓变化。悬置发生蠕变后会改变自身的原有结构,导致其静动特性及疲劳寿命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发动机悬置静动特性的变化规律,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蠕变对发动机悬置的潜在影响。本文研究了橡胶蠕变对发动机悬置静动特性的影响,能够为提升整车隔振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其他橡胶类元件的蠕变研究提供帮助。在研究蠕变
伺服驱动系统中电机与机械传动系统呈强耦合、时变等非线性特性,是一类典型的机电耦合系统。机械、电气参数激励会导致伺服驱动系统产生耦合振动现象,严重影响系统可靠运行寿命。针对传统机电耦合系统建模过程中,机械系统与电气系统融合度不高的缺点,构建了非线性多惯量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为解决复杂工况下转速和负载剧烈变化要求快速抑制系统谐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与陷滤波器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实现了伺服驱
表面粗糙度作为评价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性、耐磨损性、耐腐蚀性、润滑摩擦等性能。切削表面成形机理主要由运动学、弹性回复、塑性侧流等决定,其中塑性侧流在精密、超精密切削中会显著影响表面成形,其主要与切削参数、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等有关。然而,目前对塑性侧流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实验数据并结合优化算法获得的解析公式,缺乏对塑性侧流成形过程的深入研究。因此,深入分析塑性侧流的成形
随着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焊接过程需要协同控制的设备也随之增多。单片机性能有限,软硬件资源较少,无法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难以满足智能焊接集中控制对人机交互、多从机控制、网络服务、文件系统管理和在线质量检测的要求,而工控机系统软件冗余,成本较高,体积大,不适合焊接现场的恶劣环境使用。本文基于异构多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方案设计了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控器,实现了K-TIG焊接平台下的集中控制
以手机为代表的3C电子产品即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产业是目前IT领域极具成长性的行业。手机及其相关的零配件制造装配过程中,有很多工序仍然采用手工装配方式。这严重制约了3C领域制造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手机PACK锂电池装配制造过程中,锂电池极耳与其保护性塑壳装配具有小尺度与柔薄的特征,因而很难采用自动化装配,
乡村文化是乡村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结晶,而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又是其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在未来乡村视角下,文章对浙江省杭州市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POE)研究,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获取调研数据,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围村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存在的问题,遵循原真性、前瞻性、参与性三大原则,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道路交通、打造特色景观绿化、提升村民素养、丰
湿式离合器具有传递转矩大、换挡平顺、稳定性高等优点,既能保证车辆动力性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因此湿式离合器在自动变速器上应用更加广泛。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副因相对滑摩产生大量热能使离合器温度升高,造成离合器失效,影响变速器性能。本课题开展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特性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整车的实时动态温度模型,该模型具有占用控制器内存少,计算时间短等优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