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段,这一政权更迭过程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原政权结束。有明清易代经历的戏曲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心理认同等方面都受到剧烈震荡,他们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的担忧和反思,多寄托在戏曲创作中,他们的戏曲创作是清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史料、戏曲文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戏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献资料法、跨学科法等理论方法,探讨明清易代背景下戏曲家的生活境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段,这一政权更迭过程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原政权结束。有明清易代经历的戏曲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心理认同等方面都受到剧烈震荡,他们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的担忧和反思,多寄托在戏曲创作中,他们的戏曲创作是清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史料、戏曲文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戏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献资料法、跨学科法等理论方法,探讨明清易代背景下戏曲家的生活境遇、创作心态、文本创作之间的逻辑理路,既证实和补充了有关明清易代的相关史料记载,又走近了清初戏曲家的精神风貌和心灵世界,具有双重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明清鼎革后由明入清的戏曲家面对生命危机、生存危机、民族文化危机和严峻的戏曲文化生态,在“生死”、“出处”问题上做出艰难的抉择:有为明王朝殉道死节者;有不与清朝合作的遗民戏曲家;亦有投靠清朝的贰臣戏曲家。分析明清易代之际科场风波、官场生态和战争风云在具体的戏曲文本中的反映与折射,能透视明清鼎革之际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文人境遇。明遗民戏曲家在戏曲文本中主要寄托了对故国故君的缅怀、对功名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摆脱现实、对贰臣的同情鄙夷等心态,这些心态源自于:遗民“当死未死”的心理;科举功名与荣华富贵的紧密关联;遗民的生存境遇和保全名节的抉择立场。遗民戏曲中有大量的道教叙事,这与清初统治者对道教既抑制又扶持的两面政策,道教调和出处矛盾、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教义,以及遗民戏曲家对现实的失望和挣脱现实处境的迫切愿望之间的落差等因素有紧密关系。贰臣戏曲家在戏曲创作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心态:遗民情绪和亡国伤痛,在仕清和守节之间抉择的矛盾心态,对仕清、失节的愧悔心态,怀才不遇、历经磨难的愤懑等。这些心态主要归结于:明清鼎革的时代背景和清初的用人政策;由文化传统而产生的愧悔、矛盾心态;入清后贰臣戏曲家个人的身世际遇等。清初遗民和贰臣虽然在名节立场、出处抉择上有明显的分歧,但基于双方眷恋故国旧主的共同情感交汇点和自身的特殊处境,遗民戏曲家与贰臣、贰臣戏曲家与遗民之间并不乏往来。明清易代对苏州派戏曲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小影响。苏吴地区富庶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促进了市民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大批戏曲家集聚并产生文化效应,苏州派戏曲家的明清易代经历和平民职业作家身份促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并书写小人物的生活情感。小人物群体在戏曲文本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州派戏曲家的创作还关注时事政治、弘扬伦理教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他们的戏曲缩长为短的剧本形制、自由灵活的场面调度、丰富精到的舞台提示、严谨灵活的曲牌格律和本色当行的戏曲语言,为舞台演出取得良好效果准备了充足的条件。苏州派戏曲家在创作上的转变对之后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清鼎革带给有易代经历的戏曲家的创伤和反思,是不会随着清朝的建立风流云散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戏曲家清初的戏曲创作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其他文献
燃煤发电占据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导地位,为了响应“双碳”目标号召、提高电站的能量利用效率,目前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已经建立了与燃煤电站耦合的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设备利用燃煤机组的低压抽汽作为热源进行制水,实现了余热利用和水电联产。近年来,燃煤电站受到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冲击,深度调峰时长逐年增加,在机组参与调峰时,现有的基于蒸汽喷射压缩装置的海水淡化系统运行模式(TVC-MED)会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上述情况
围绕制备方法特征在产品专利权利要求中限定作用的争议从19世纪以来始终络绎不绝。以制备方法特征限定的产品权利要求在实务中经常出现在医药、食品、纺织、3D打印等领域的专利申请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学界观点的梳理、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对最新案例的研究、与域外判例的比较,结合对专利保护范围理论的分析,讨论我国当前对该类型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是否符合专利法立法目的和产业实际。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目前这类权利要求在实践中
近年,海内外人文社科都在对上一世纪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我国道教研究方面,已陆续进行了相关工作。但对海外的道教学研究回顾与总结工作,还有很多尚未完成,其中便包括日本道教学学术史研究。日本道教学研究得益于上世纪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专门研究中国道教的学者。这些日本道教学者建树颇丰,其中最为国际道教学界熟知的,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陶弘景《真诰》的译注和研究。又因陶弘景是六朝道教上清经派的
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塑各种人类社会类型的基本要素之一。“矿域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以地质矿产条件为基础,以矿产开发利用为“核心价值”的特殊社会类型。它是在对矿产形成技术性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配合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精巧设计,所形成一种社会体系。从官私史书、宋人文集笔记、地方志、出土文献与民间文献以及考古调查报告等材料看,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宋代饶信地区(即饶州、信州)尤其是德兴、铅山
金元鼎革所带来的社会剧变,引发了北方中国政治与文化思想的转型。其中,郝经的学术思想颇能反映出当时的学术风气,是元初学者之代表。郝经以金代学术为基,融汇两宋理学,在本体论层面独具建树。他以经史之学为根底,以有用之学为标的,重民生而弥合夷夏,是元初汉法推行的有力支持者。同时,郝经在反思金代诗文风气的基础上,以文道并重为务,以性情高古为典范。以此为前提,探讨郝经学术思想中的层次与内容,并厘清各个命题中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将会变成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而伴随着“基金热”和企业定向招募的频频发生,机构投资者越来越走进人们的视野。机构投资者凭借着突出的人才优势、庞大的资金规模和较高的治理水平,在资本市场中逐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机构投资者持股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是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展现了都柏林人在殖民暴力、经济衰退、政治腐败、道德瘫痪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孜孜不倦的脱困探索。其巨大的美学价值、创造性的叙述风格和丰富的意蕴是历来无数学者争相研究和解读的对象。笔者认为,乔伊斯对都柏林人困境的展现、探究和求索是乔氏思想主题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内容、发展脉络和内在结构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乔氏思想研究既广且深
全球气候变暖使环境遭受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更好的应对碳减排的挑战,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多方计划和政策,各地方、行业纷纷学习研究、规划和布局,针对具体情况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山西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的发展长期依赖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开发,过去片面地
“洛学”由程颢、程颐两兄弟开创,是宋代理学四大流派之一,后逐渐成为“中州理学”之专指。在北宋二程、元代许衡、明代薛瑄、曹端的引领下,中州的理学风气甚为浓重。清朝推行“崇儒重道”政策,定理学为官学,为洛学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清初洛学大盛,涌现出“中州八先生”等著名学者。乾嘉时期,汉学发展壮大,理学虽失去学界主导地位,却在豫省各级官员的推动和洛学传统的影响下,占据中州学术主流。清代洛学开山孙奇
立足于梅曾亮的个案研究,并把他放置于桐城派中进行观照,可以使我们对梅曾亮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以及桐城派的发展情况有一番深入的了解。梅曾亮是桐城派传衍中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推动清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其诗文俱佳,文学理论也有独到精当之处,他对桐城派的传播壮大及清代文学的前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历来学者对他的关注较高,成果较多,但仍存有不少未开垦领域尚待发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有所突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