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儒家当中,甚至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人文学术史上,徐复观都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个勇者型的学者,也是个介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学者。其思想贯通哲学、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虽然他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台湾、香港地区展开,但他始终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始终关怀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对徐复观颇为重视,其著作及论文选辑被陆续出版,相关研究专著和论文也与日俱增。但这些成果,多是对其哲学、史学、文化思想的探讨,对他文艺思想的关注尚少。实际上,在徐复观的著述中,对文学艺术亦有丰富的独到见解。本文即由此切入,试图对其文艺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导论。简要介绍徐复观的学思历程及其文艺思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二、对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的具体阐释。徐复观指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只存在两种典型:一个是儒家“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精神,一个是道家的纯艺术精神。虽然儒、道两家的艺术精神在表现形态上并不相同,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在为人生负责,都是为人生而艺术。徐复观认为儒家的艺术精神最初由音乐承载,并由此确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这种典型乃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为万古的标程,但在现实中旷古难遇,所以逐渐走向衰落和转化。后由文学来表现、承载、完成儒家的艺术精神,即要求文学以艺术的形象,表现作者人格、性情的美与善,表现崇高的道德品德,从而为现实人生负责。徐复观认为道家的艺术精神是纯艺术精神,而这种纯艺术精神并不是与“为人生”排斥的,它对现实是反省式的反映,对现实人生起批评、超越的作用。道家的纯艺术精神主要落实、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上。山水画,对于超越现实生活,获得精神自由,保持精神纯洁等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当代社会中的机器、工具、机构乃至科技理性对人的自由的压制,也能起到调剂、平衡的重要作用。三、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的形成。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的形成是和台湾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除却时代背景的原因外,徐复观的“心的文化”理论和人性论思想是其文艺思想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