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是我国一种限制入境的检疫性病害,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爆发该病,使西瓜种植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迄今为止,未能发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拟从苋菜中提取活性物质用于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为①苋菜活性物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抑菌机理研究;②苋菜活性物对带菌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③苋菜活性物理化性质的研究。旨在为开发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用无水乙醇、水、丙酮和乙酸乙酯对苋菜进行提取,乙酸乙酯提取的苋菜活性物的抑菌效果显著,乙醇提取的苋菜活性物的抑菌效果不明显,丙酮和水提取的苋菜活性物没有抑菌效果;苋菜的抑菌活性物质在苋菜根、茎、叶中均存在,但三者之间的抑制效果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中苋菜叶的抑菌活性物质含量最高,抑制率达到45.4%;其次是苋菜的根部,抑制率为30.4%,茎的抑制率为22.3%;苋菜活性物是分别用无水乙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溶解乙酸乙酯提取的苋菜膏状提取物而获得,其中无水乙醇溶解的膏状提取物抑菌效果最佳,最小抑制浓度为20mg/ml,抑制率为48.6%;水溶解的膏状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差,只有9.1%的抑制率。不同浓度乙醇溶解膏状提取物以16.6%乙醇溶解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50%、25%、12.5%的乙醇溶解的;苋菜活性物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y=1.6675x+1.4153,EC50是141.1m-/mL2、苋菜活性物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依次表现为:使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生长速率减慢,在生长过程中对糖的利用率降低;加入苋菜活性物后随时间的变化菌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不加苋菜活性物的菌液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苋菜活性物使菌体结构被破坏,整个细菌模糊,逐渐被溶解、破裂至死亡;不同浓度的苋菜活性物分别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力均有影响,苋菜活性物浓度越高POD、CAT、SDH、 MDA的比活值就越低,且这种比活值的变化呈极显著的差异。3、苋菜活性物对带菌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无菌种子、带菌种子、乙醇处理带菌种、苋菜活性物处理带菌种子的发芽势分别为87.3%、47.2%、48.0%、60.0%,其发芽率分别为93.3%、44.7%、58.7%、90.0%。用苋菜活性物处理过的带菌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无菌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而用苋菜活性物处理过的带菌种子与不经处理的带菌种子相比,两者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经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苋菜活性物分别处理的带菌种子的发芽势分别为64.7%、51.3%、46.0%,发芽率分别为90.7%、62.0%、49.3%,随苋菜活性物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苋菜活性物在低浓度时具有促进发芽的作用,高浓度时具有抑制发芽的作用。4、将苋菜活性物的pH分别设置为3、5、7、9、11,发现pH为3、5和7时苋菜活性物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2.7%、30.9%、17.0%,当调节苋菜活性物的pH为9或11时,没有抑菌效果;苋菜活性物的热稳定性在50℃-80℃内较好,活性基本没有变化,抑制率维持在36.0%,当温度达到90℃后活性物的抑菌效果明显减弱,100℃时抑菌效果几乎不明显;苋菜活性物中的活性物质对紫外光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同时长的紫外照射下,其抑制率基本维持在38.0%左右;苋菜活性物与盐和糖的作用不明显,加入盐后提取物抑制率维持在33.0%左右,加入糖后提取物抑制率维持在36.0%左右;表明苋菜活性物的理化性质稳定。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苋菜活性物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稳定。因此,苋菜活性物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农药的潜力,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