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搅拌作用下高速钢组织及碳化物形态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应用高速钢做复合轧辊的外层材质正处于研制、开发和生产应用的热点阶段。但是复合轧辊用高速钢因具有高碳和高合金的特点,容易形成大量网状碳化物,这些网状碳化物又硬又脆,会严重降低高速钢的性能,且难以用热处理的方法予以消除。采取必要的措施,预先改善高速钢铸态中原始碳化物的大小和分布在复合轧辊用高速钢中是很为关键的。电磁搅拌具有细化组织、减轻宏观偏析和晶内偏析,以及增加合金元素在基体中固溶度的作用。在高速钢轧辊制备过程中施加电磁搅拌,有望获得较为良好的高速钢显微组织。 本文着重利用电磁场研究了电磁搅拌对复合轧辊用高速钢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金相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及洛氏硬度分析仪等手段对电磁搅拌作用下复合轧辊用高速钢W<,9>Mo<,3>CrM<,4>V合金的铸态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碳化物形态及性能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W<,9>Mo<,3>CrM<,4>V高速钢凝固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基体、残余奥氏体及各种类型的碳化物,如MC型碳化物、MEC型碳化物、M<,6>C型碳化物,大部分MC型碳化物分布于晶粒内部,其它类型碳化物则沿晶界呈网状分布。同时得出,无电磁搅拌作用下高速钢凝固铸态组织晶界处碳化物数量较多,碳化物网更趋严重;凝固组织以鱼骨状和菊花状的M<,6>C型碳化物和羽毛状的M<,2>C型碳化物为主,碳化物与奥氏体混合在一起形成共晶莱氏体网状结构。而施加电磁搅拌后高速钢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共晶碳化物趋于断网呈不连续状,碳化物呈短条状、块状或粒状,分布趋于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W、Mo元素主要形成M<,6>C和M<,2>C型碳化物,V主要形成MC型碳化物,电磁搅拌凝固后晶粒内部弥散的粒状MC型碳化物明显增加。对有无电磁搅拌作用下的高速钢铸态试样进行热处理所获得的结果表明,施加电磁搅拌的高速钢在热处理后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细小弥散的粒状碳化物,碳化物网基本上得到消除。电磁搅拌促使。MC型碳化物的形成,改善碳化物网使其趋于孤立、断网状分布,从而有力于提高了高速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高速钢的强度、硬度与耐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铸造工艺设计是铸造生产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能否生产出优质铸件的关键。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在铸造工艺设计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推动着工艺设计从传统的经验设计向计算机
目前,VOCs引起的环境问题屡见不鲜,催化燃烧技术作为VOCs有效治理的一种技术,其处理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与研制低温、高活性、热稳定性好和价廉的催化剂。同时,使新型催化剂进行有效负载,科学的选择载体,发挥催化剂的最大活性或者有效利用载体的正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活性组分的催化能力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以γ-Al_2O_3为涂层,研究了负载型钙钛矿La_(1-x)Sr_xM
学位
微观组织数值模拟是当今金属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前沿领域。该技术以金属凝固理论为基础,利用数值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可以逼真再现金属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
本文主要对分子筛粒子的处理和加入方法、加入量等与分子筛/PET纤维染色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就可纺性及力学性能的提高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进展。在一定配比的分子筛粒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