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草对呼吸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吸道炎症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诱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炎症是遏制呼吸道疾病发展的首要任务。苗药吉祥草具有滋阴润肺、凉血止血、解毒利咽等功能,以其为主药的制剂在民间对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症具有疗效。因此,本文选取吉祥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大鼠肺虚所致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吉祥草对呼吸道炎症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拟为吉祥草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分泌量,研究吉祥草体外抗呼吸道炎症作用。结果表明:吉祥草鲜品和干品挥发油,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醇提取物的四个极性部位均可抑制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TNF-α和IL-6释放,且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鲜品和干品挥发油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活性相近,醇提取物的活性强于水提取物,四种极性部位中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好。通过烟雾吸入联合LPS鼻内滴注建立大鼠肺虚所致呼吸道炎症模型,以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炎性介质NO、IL-6和TNF-α浓度,血浆中cAMP浓度,血清中Gas和UREA浓度以及大鼠脏器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研究吉祥草对肺虚所致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组(12.36 g/kg)吉祥草可降低肺虚所致呼吸道炎症大鼠BALF和血清中炎性介质NO、IL-6和TNF-α浓度;中剂量和高剂量组(6.18 g/kg和12.36 g/kg)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Gas和UREA浓度,且高剂量组效果强于中剂量组;吉祥草对肺虚所致呼吸道炎症大鼠造成的肺脏、肾脏和脾脏功能改变以及对肺脏和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采用Real time PCR法研究吉祥草对呼吸道炎症相关炎性介质iNOs mRNA、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吉祥草可抑制LPS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TNF-α、IL-6和iNOS mRNA表达,抑制效果随给药浓度增加而增强。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吉祥草对呼吸道炎症相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中p38蛋白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p65蛋白和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吉祥草能抑制LPS刺激诱导的p38、p65和IκB蛋白磷酸化过程,阻遏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其抑制能力与给药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给药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好。综上所述,吉祥草具有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肺虚所致大鼠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发生磷酸化,从而阻遏信号通路活化,下调下游相关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与蛋白分泌,调控炎症反应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女性画家中德艺双馨的出色代表周思聪,她是20世纪后期中生代里最优秀的画家之一,她的绘画,突出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本文描述了她的生
近期,在国外的多个研究中显示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可以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在中国男性同性恋中开展PrEP的流行病
当前,作为一项重要教改内容的“专题化”教学正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积极推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完善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体中,肠球菌属的比例占10%。尽管达托霉素在体外对肠球菌属具有杀菌作用,但该药用于治疗IE的经验很少。本文分析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EIE)
浅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张民,陈金池(河南大学物理系,开封,475001)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是人们在探求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在对物理现象做仔细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想化、纯化的方法所抽象
对于教学价值论的研究,人们一直处于"教学具有怎样的价值"、"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价值"等困惑之中,针对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者们着重从分析教学价值的基本方面入
<正>丽江古城英迪格酒店是首家座落于拥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内的高端精品酒店,如同全球每一家英迪格酒店,丽江英迪格酒店也强调其一直秉承的邻里文化的核心理念,带领宾客领
期刊
损耗分析对电路的优化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同步整流降压(BUCK)变换器中的各个元器件做了损耗分析和计算。给出了各元器件的损耗原因和计算方法,并以ADP1828芯片控制的
<正> 最初流行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全球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一种"社会历史性"的共识,但"全球化"研究的热潮却在持续了十几年后的今天似乎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