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是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部分。本论文首先综述了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发光机理及发展现状,然后针对本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本课题组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可交联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含重金属铱配合物高分子材料和可交联蓝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通过Suzuki偶联聚合,合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丁合成的新型含氧杂环丁烷可交联聚芴蓝光材料P1,并经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认其结构组成:研究了可交联聚合物P1在溶液、同态下的发光性质,并比较了交联前后材料的荧光性能。
光谱分析表明,Pl表现为聚芴主链的蓝光发射,氧杂环丁烷交联基团的引入没有改变主链的发光性能。热分析表明,Pl有着较高的分解温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聚合物以三芳基硫鎓盐作为光引发剂,紫外光引发,发生光交联反应,形成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平整薄膜。交联后P1的发光性能没有明显改变。
2合成了橙红色磷光铱配体[BrbpyBrlr(ppy)2]+PF6-,该单体在同念时有非常宽的吸收谱带,有利于聚合物主体能量有效传递到磷光配体;然后,将该磷光配体通过Suzuki偶联聚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可交联基团的铱配体磷光聚合物,并经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认其结构组成;研究了这些可交联磷光聚合物的固态和液态的发光性质,并比较了交联前后的发光性能。
当Ir配体含量较低时,聚合物表现为聚芴的蓝色发光;随着lr配体含量升高,主体聚芴的发光光谱逐渐减弱,配体磷光逐渐增强。当Ir配体含量达到8m01﹪时(P8),主体能量基本完全转移到Ir磷光配体,发出592nm的橙红色磷光。聚合物P8以三芳基硫鎓盐作为光引发剂,紫外光引发,发生光交联反应,获得了不溶丁常用有机溶剂的平整薄膜。经荧光光谱分析,氧杂环丁烷可交联基团的引入不会改变磷光聚合物主体的发光性能。
总之,在聚芴蓝光材料和磷光聚合物中引入氧杂环丁烷可交联基团不改变土体的发光性能;采用交联技术使得材料抗溶剂性显著提高,可成为优良的多层全色高分子发光器件的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