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语言学理论被引进国内后是否适用于本土语言事实的研究,这是本土化研究的理论诉求和现实需要。本文按照从理论建构到理论应用的研究路径,系统建构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假设,再对关联理论进行本土化探讨,旨在考察关联理论的汉语本土适用性,从而发展关联理论,并为进一步建构具有中国学者自主知识产权的语言学理论奠定基础。本文确定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的内涵,指出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的必要性、理据、目标与研究路径。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的理据来自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洪堡特的语言哲学理念以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为了达到发展国外语言学理论和建构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语言学理论的目标,本土化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引介、应用与验证、批评的基础上,采用对国外语言学理论否定、补充或修正等本土化操作方式。基于上述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假设,本文从认知环境、明示—推理和关联原则这三个角度探讨关联理论的本土化。首先,本文在深入分析认知语境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不能全面适用汉语交际解释的问题,提出汉语交际的语境要素包括逻辑信息、词汇—语法信息、语用人信息和社会—文化信息;并建构以这些要素为核心的汉语交际的语境整体模式。其次,针对关联理论的推理类型单一问题以及语用推理中的语境问题等不足之处,本文探讨汉语交际中的明示—推理特征,认为汉语交际中语用推理类型除了关联理论提出的演绎推理之外,还有意象推理、映射推理和经验推理等。最后,关于关联原则的本土化表现,本文强调最佳关联与最大关联的互动关系,发现汉语交际中次佳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并存现象。在上述关联理论本土化考察中,本文还挖掘出汉语交际与认知的特性动因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和中国人民族心理等土壤中,如悟性文化、中庸文化、大一统哲学观念和谦和的民族心理等。本研究在理论、方法与观点上均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启示。在理论上,本文从定义、理据、目标与路径等方面系统地建构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假设体系。在方法上,本文将关联理论植入汉语言中细致考察,对所选汉语语篇《蛙》逐句逐段地分析,发现相关语言事实来验证、修正和发展关联理论。在观点上,本文遵循“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和关联原则的总体思想,提出汉语交际与认知的语境整体模式、语用推理类型及扩展式关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