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科学技术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自从1985年,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建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集聚创新要素、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开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高新区进入“三次创业”阶段以来,高新区发展的面临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初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现在扩展至212平方公里。自成立以来,宜兴环科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围绕环保主题,园区着力瞄准产业“水、气、声、固、仪”五大领域,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10个国家联合建立环保技术对接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0多所大学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设立环保技术研究院、科研中心、产业化基地。一个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物流仓储、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但与国内其它地方的高新区相比,宜兴环科园无论在园区规模、经济总量,还是在外资引进、科技创新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在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面前,宜兴环科园管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勇于创新,力争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宜兴环科园发展面临的各项难题中,管理体制问题是最基础性的因素。宜兴环科园采用的是绝大部分高新区采取的管委会模式,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园区的高新区身份不明晰、对管委会的行政授权不充分、与属地政府关系不顺畅、与托管乡镇关系不和谐、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和管委会法律地位模糊、与属地政府关系不够清晰、高新区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等因素相关。如何改进宜兴环科园的管理模式,厘清各方关系,使其在“三次创业”中加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宜兴环科园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对园区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借鉴无锡新区、青岛高科园、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高新区管理体制的相关经验,最终提出了宜兴环科园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即紧扣“综合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营造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发展环境的维护和优化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和融合的发展环境,把宜兴环科园打造成为一个产业和城市交相辉映、文化和生态融为一体的活力新城,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环保之都”。根据目标,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和举措,包括强化环科园的主体地位、明确高新区的法律地位、合理授予管委会权限、完善政府协调机制、理顺高新区与托管乡镇之间关系、优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既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才能使高新区体制保持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