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通心络胶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地尔硫?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通心络胶囊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剂量组)、通心络胶囊低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给予地尔硫?灌胃,通心络胶囊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通心络灌胃,连续给药14d。实验第22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ISO(2mg/kg)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mg/kg),30min后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24h后经股动脉采血、处死动物并摘取心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核;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瘦素(LP)及脂联素(APN)的含量。结果:1.大鼠心电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T段明显下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ST段的下移值,其中通心络高剂量组及对照组ST段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模型组心肌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大多数心肌细胞浊肿,部分坏死,较多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聚集,肌间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相比之下各药物干预组心肌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改善更为明显。3.血清瘦素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瘦素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血清瘦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脂联素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对照组和高剂量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模型组增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5.血清瘦素、脂联素相关性分析: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体内,瘦素与脂联素含量呈负相关,但心肌缺血状态下血清瘦素与脂联素之间的相关性难以明确。结论:通心络胶囊预处理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的作用,可以减少急性心肌缺血时引起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血清瘦素与脂联素含量有关,且这种心肌保护作用与其剂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