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研究金属托槽多次粘接前后生物机械学性能的变化,为探讨金属托槽多次粘接对临床矫治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种类的底板结构及粘接剂对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选取粘接性能较优的托槽及粘接剂,采用高温灼烧后电解抛光的方法处理脱落的金属托槽,对托槽进行多次粘接,实验过程中模拟口腔内环境对试件进行人工唾液水浴,采用微机万能材料实验机对金属托槽多次粘接前后的粘接强度、摩擦力进行检测,同时辅以扫描电镜观察托槽底板及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的变化,并在扫描电镜下检测槽沟尺寸的大小,统计出槽沟相关指数的变化。结果:(1)底板结构对托槽的粘接强度有影响,网底托槽抗剪切强度与抗张强度均大于沟底托槽;底板结构与粘接剂的交互作用及粘接剂种类对托槽粘接强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2)金属托槽首次粘接的抗剪切强度与抗张强度度最大,随着粘接次数的增加,第二、三、四次粘接时其粘接强度均依次下降。(3)金属托槽多次粘接后,其托槽宽度逐渐减小,槽沟宽度逐渐增大、与此相应地,托槽入槽指数及托槽指数随之减小、托槽弓丝接触角随之增大。(4)随着粘接次数的增加,托槽槽沟底的金属表面结构磨损加剧,托槽与弓丝间的摩擦力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底托槽经微酸蚀处理后其粘接性能优于沟底托槽,网底托槽首次粘接的粘接强度最大,随着粘接次数的增加粘接强度逐渐减小,经过4次粘接后尽管托槽粘接强度显著降低,但仍能满足临床所需;电解抛光作用所致托槽槽沟尺寸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槽沟相关指数的变化,虽然有利于弓丝在槽沟内的启动、但不利于托槽弓丝间的滑动;槽沟磨损加剧导致的摩擦力增大也不利于托槽弓丝间的滑动,对临床矫治效率及效果均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建议临床上反复使用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