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了外债危机,大部分都是由于其外债的币种构成不合理。如果他们能够定期的制定其国家的最优外债币种构成的话,他们将能够防范外债危机的发生。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将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样,人民币汇率开始市场化,从而也带来了人民币兑外币汇率的波动的增加,加大了我国外币汇率的风险,也加大了我国早已存在的外债风险。Stijn Claessens(1988)研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过确定其国家的最优外债币种构成就可以防范其国家面对的外债风险。 本文借鉴Stijn Claessens(1988)建立的最优外债币种构成模型,对我国外债最优的外债币种构成进行了实证模型分析。该模型估计涉及到美元、日元、欧元、韩元、加元、澳元、英镑及港币汇率波动的相互影响及货币汇率与其贸易项之间的协方差。本文的汇率数据选取的是1996年6月10日到2005年6月24日八国汇率数据,贸易项是由2000年1月到2005年5月的进、出口总额得出。对于几种货币汇率波动的相互影响,通过建立这几种货币汇率的多变量GARCH(1,1)模型来估计,该模型由于估计参数过多,本文采用了遗传算法来对其进行模型估计。起初分析结果表明,欧元汇率、加元汇率和澳元汇率之间有很大的相关系数,港币汇率和美元汇率也有着很大的相关系数,导致八种汇率建立的多变量GARCH(1,1)模型相对应的参数通不过检验。因此,本文将欧元汇率、加元汇率和澳元汇率都用欧元汇率表示,建立了联合欧元货币,将美元汇率和港币汇率用美元汇率表示,建立了联合美元。对于货币汇率与其贸易项之间的协方差,本文通过ARCH效应检验,发现除了韩元汇率与其贸易项之间的协方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存在着ARCH效应外,其他的货币汇率与其贸易项之间的协方差都是不变的。由于样本区间内我国人民币汇率都是盯住美元,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是管制的,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