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哮喘儿童合并孤独症样症状的阳性率;2.初步研究哮喘儿童合并孤独症样症状的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针对2018年05月至2019年01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并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的2~18岁哮喘患儿,在充分知情告知下,患儿或其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研究作为病例组,并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按照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基本匹配基础条件下,以约1:1的比例招募2~18岁进行入托和入学体检儿童作为普通儿童对照组。使用孤独症评定量表对所有哮喘和普通对照组儿童人群的父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孤独症样症状的筛查和基本信息的采集,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填表人关系、父母职业等一般人口信息学特征。哮喘组儿童父母同时完成围产期相关影响因素收集问卷,包括:母亲孕期暴露情况:发热感染史;哮喘史/过敏史;用药史;补充叶酸、维生素B史;重金属接触史;养宠物史;孕期新装修房屋或添置新家具史等。儿童出生情况:生产方式;出生缺氧窒息史;产次;出生时体重;妊娠周数等情况。分析哮喘人群和普通儿童人群的孤独症样症状的筛查阳性情况,对哮喘儿童人群各项围产期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影响因素纳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而初步得出哮喘患儿孤独症样症状的围产期的影响因素。结果:1.哮喘患儿组及普通儿童组:(1)孤独症样症状阳性率:哮喘组最终纳入130例患儿,其中男童85例,女童45例,男女比例1.89:1,孤独症样症状阳性率14.6%(19/130)。普通儿童组最终按照与哮喘组年龄、性别匹配且大致符合1:1比例纳入133例儿童,其中男童86例,女童47例,男女比例1.83:1,其孤独症样症状阳性率为6.01%(8/133),哮喘组孤独症样症状阳性率与普通儿童人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1)。(2)哮喘组儿童ASRS量表得分在与成年人交流(Adult Socialization,AS)、感觉灵敏度(Sensory Sensitivity,SS)这两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组(P<0.05)。2.哮喘共患孤独症样症状围产期影响单因素分析:哮喘孤独症样症状儿童与哮喘非孤独症样症状儿童相比较:母亲孕期药物暴露、出生体重异常均对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巨大儿可能是哮喘合并孤独症样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1.哮喘患儿与普通儿童人群相比,其ASD筛查阳性率更高。ASRS(Autism spectrum rating scales,ASRS)得分在与成年人交流及感觉灵敏度这两个维度差异最为显著;2.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巨大儿可能是哮喘合并孤独症样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