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中,我国消费一直保持较为平滑的变化路径,进出口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际竞争的激烈,而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而投资由于其波动较大,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也较大,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调节投资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之一。而固定资产投资在实体经济中构成比例较大,对经济的总产出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特征以及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为研究对象,运用BN分解法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时间序列分解为周期成分、确定性成分和随机成分,随后比较了BN分解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周期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析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关系,最后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模型和边界检验检验了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因素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协整关系,并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他们之间的长期协整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确定性趋势和随机趋势明显,随机趋势所占比重较大。(2)基于BN分解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成分和经济周期成分相似度较高,并且我国经济波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长期的协整,经济波动受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影响较大。(3)货币因素、财政因素以及股票市场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其中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对固定资产投资有挤出效应。此外,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负的影响。基于本文的实证结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一是要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继而调控经济的最终目标。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相比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先行性,政府应该严密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走势,作为经济周期变动的先行指标。三是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防范各种自然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构建稳定的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中介目标的宏观调控,应当多采用货币政策,少采用财政政策。此外,我国应当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保持股票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