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期间的词学研究,既有对封建时代词学研究的继承,又受许多新思潮的影响。同时,新近出土的敦煌文献也冲击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认识。而民国间大量涌现的词史著作成为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对整个20世纪词学研究进行总结的潮流。然而这些总结由于涉及词学研究的百年历程,因而对民国期间的词学研究缺乏更为细致深入的整理。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民国词史著作为考察对象,以词学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对民国学者词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并将其与前人进行深入对比,以窥测民国词学研究的地位及整个词学研究的流变。民国期间的词学研究,专题众多。词源论、作家论、风格论、流派论、诗词之辨、南北宋之争等,均可予以展开。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本文仅选取争论较多且易于贯通的词的起源、诗词之辨及南北宋之争三个专题。本文分绪论、词源论、诗词之辨、南北宋之争及余论五部分。绪论部分点出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一章为词的起源专题研究。前代学者对词的理解并不相同,因而其词源观差异巨大。民国学者多从音乐角度来理解词的本质,隋、唐起源说占据主流。由于对早期词作真伪的判定不一,民国学者对词源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整体上比前人认识更为合理。尤其是民国学者提出了民间起源说,对当代学者影响深远。第二章为诗词之辨专题研究。前人的诗词之辨涉及的范围较广,民国学者重点在功能、形式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他们提出多种词体功能论,推进了人们对词体功能的认识,并在体裁、题目、句式、音律及艺术手法等形式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第三章为南北宋之争专题研究。前人的南北宋之争,多为偏主,且试图纠正当时词坛风气。民国期间,词学研究与创作渐趋分离。学者们从史的观念出发,对南北宋的认识较为客观公正。他们往往较其异同而不分优劣,且对南北宋异同的分析更为详尽。余论部分做总结。民国期间,人们不再视词为小道末技。学者们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研究作为文化遗产之一的词学。因而随着观念的解放,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新文献的出土及利用,民国学者对词学的诸多问题有了更深入科学的认识。他们打破成见的勇气,他们精细的考辩,他们的某些学术观点,对后人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