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艾滋病护理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①成立了艾滋病护理协会;②创办了艾滋病护理杂志;③成立了艾滋病专科护理认证委员会;④形成了大量的高质量专科护理资源。艾滋病护理实践较为规范,主要基于系统化、标准化的指南以及其它循证证据。我国艾滋病护理的发展相对滞后,相关的护理研究开展较晚,尚无艾滋病护理相关循证资源的报道。艾滋病护理实践也相对基础,主要基于护士的工作经验。建议借鉴国内、外艾滋病护理领域和其它护理领域的相关循证资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以规范护理实践,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推动临床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目的本研究的总目的是构建《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并对指南进行评价。具体研究目的包括:①描述并分析利益相关人群(患者、护士、医生、医院管理者等)对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现状的认识与反思。②描述并分析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护理需求现状。③评鉴并综合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和艾滋病相关症状管理的循证证据。④构建《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⑤评价《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以循证护理的方法论为基础,并结合ADAPTE方法和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通过对31位利益相关人群的质性访谈,423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问卷调查,以及采用ADAPTE方法对30份艾滋病护理相关指南的指南改编,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对44份艾滋病护理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构建形成《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通过开展指南的可应用性调研、书面评审和现场论证对《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通过对15名护士/医生/医院管理者,16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质性访谈,结果表明我国的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中,对症护理主要基于护士的临床经验,尚缺乏系统性和研究证据支持;护士能够适时地给予患者心理关怀,但是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目前护士较少参与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管理,应当积极承担起这项工作。2.通过对423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在艾滋病相关症状管理、抗病毒治疗管理和其它健康教育需求方面都有一定的护理需求,主要聚焦在皮肤损害(65.2%),“如果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好,该怎么办?”(91.3%),“如果出现艾滋病以外的疾病,该怎么办?”(93.6%)等。3.通过系统的证据检索,基于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共纳入30份艾滋病护理相关指南和44份艾滋病护理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考虑目前的临床情境和患者愿望,并结合指南构建小组成员的专业判断,最终评鉴、汇总出现有的最佳证据,形成《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4.通过对23名艾滋病科护士的指南推荐意见可应用性调研,结果表明护士对该指南各条目在安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社会伦理性方面的评分较高。通过4名艾滋病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领域专家的书面评审和9名艾滋病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领域专家的现场论证,结果表明该指南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中范围和目的、利益相关人群、编写的严谨性、呈现的清晰性、适用性、编写的独立性6个纬度的标准化总分都在85%以上。结论1.需要保证艾滋病科护士的人力配置,提高艾滋病专科护理水平,并加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在艾滋病相关症状管理、抗病毒治疗管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2.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在艾滋病相关症状管理、抗病毒治疗管理和其它健康教育需求方面都有一定的护理需求,并且在抗病毒治疗管理和其它健康教育需求方面的需求较高。3.《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汇总了现有的所有最佳实践证据,内容主要涉及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和艾滋病相关症状管理(包括心理症状)两个领域,旨在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4.指南评价结果提示本指南可应用性和总体质量较好,推荐在艾滋病护理实践中使用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