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红楼梦》小说第六回在太虚幻境中以判词形式出现的红楼梦曲到87版电视剧《红楼梦》声乐插曲,音乐艺术形象创造穿越了几百年,可想而知二者变化是多方面的,包括:题材、体裁、表现方式、审美取向及选取的诗作、人物等。本文将以《红楼梦》小说文学形象过渡到87版电视剧《红楼梦》戏剧形象,再到王立平先生作曲的《红楼梦》声乐组曲音乐形象的悲悯性为线索,旨在分析《红楼梦》声乐组曲所体现的悲悯性情愫以及陈力对于《红楼梦》声乐组曲悲悯性的演唱研究和体验。论文贯穿的主题思想为悲悯性的表达内涵,即从小说、电视剧及声乐组曲一脉相承。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三方面议题:第一部分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声乐组曲的悲悯性分析,分析从小说文学形象上升到音乐形象,其悲悯性穿越的意义,透视了《红楼梦》人物与歌曲形象的契合度,如诗与主题音乐之间的悲悯情怀叠加,体现在空灵的音乐主题,以及音乐旋律的细节变奏上等等,且达到歌曲动机个性与主题音乐融合,同时论及了电视剧《红楼梦》对组曲的悲悯滋养和传播效应等。第二部分从歌词以及曲调上分析了歌曲悲悯意象,诠释了对陈力演唱87版电视剧《红楼梦》声乐组曲过程中的文学悲悯意象表现,以及王立平对陈力演唱创造实践影响的探究。其中之一涉猎到陈力对歌曲演唱悲悯性的切身体验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并且论及了她的二度创作对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有益启示。第三部分,阐述《红楼梦》组曲的演唱心得体会。展开对陈力演唱特点和实践讨论及对笔者演唱所体现出悲悯情愫引领作用的分析,如语言方面字调语调体会的几方面启发等。在本人个性演唱组曲追求方面,具体的阐明了电视剧《红楼梦》组曲悲悯性修为的实践体验来源,并且就个人的演唱实践阐述出笔者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形成了多种音乐元素的民族声乐观。同时,论文通过对电视剧《红楼梦》声乐组曲的研究,也试图为音乐会演唱积累一些提示,以期更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悲悯性内容与外貌风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