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畸形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如疾病、不良习惯、替牙异常、外伤、牙周病等原因所导致的牙、颌、面的畸形,不但影响咀嚼、语言等口颌功能,也影响美观,甚至因美观问题妨碍社交。身心疾病能够互相影响,严重的错(?)畸形常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障碍,甚至影响心理发育。随着社会的发展、[l腔医学知识的普及及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错(?)畸形患者,尤其足成人患者开始寻求正畸治疗。而正畸治疗较为特殊,复诊次数多,疗程长,治疗过程中存在疼痛与不适,戴用矫治器又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社交。由于成年人阅历与青少年有很大不同,其正畸治疗的动机和心态也更为复杂,因此,心理因素对成人患者正畸治疗的影响开始逐渐受到正畸医生的重视。而正畸治疗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合作、良好配合,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合作不良者疗程可能增加数月甚至数年,其正畸治疗的效果往往也不令人满意。那么成人一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治疗中的依从性是否相关呢?本实验即在固定正畸治疗前对成人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不合作行为发生的频次,通过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成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治疗中依从性的相关关系,从而为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对其治疗中配合度造成的不利影响,最终获得更满意的矫治效果提供参考和建议。目的:通过测量92名成人正畸患者在治疗前的心理状况,并记录其治疗开始后6个月中不合作行为发生的频次,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成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治疗中依从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92例,年龄20~45岁,平均27.61±5.28岁,男31例,女61例,均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复诊间隔为4周。所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2)患者牙形、牙质无明显异常。在正畸治疗开始前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SCL-90)对92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在正畸治疗开始后的前6个月从以下5个方面对每名研究对象的不合作行为进行记录与记分:(1)复诊时经常迟到、不能按约就诊或经常数月不来就诊;(2)破坏弓丝或弄松托槽、带环等矫治装置(托槽粘结后48h内医源性脱落及同一复诊周期内同一牙位脱落1次以上者不记入在内);(3)不配合戴橡皮圈,自行更改戴橡皮圈的时间或方式,不坚持认真戴头帽或根本不戴;(4)对治疗缺乏兴趣,对不同的治疗操作并无好奇心去了解;(5)口腔卫生很差,牙面残留大量软垢或牙龈红肿。所得数据用SPSS Statistics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所选样本其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强迫因子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妄想、恐怖、抑郁、敌意因子分高于常模,差异无显著性(P>0.05);躯体化因r分低于常模,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成人错(?)畸形患者相比,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所选样本中,共有63.74%的成人错(?)患者存在心理问题;57.14%的成人错(?)患者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6.59%的成人错(?)患者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3。成人错(?)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5项因了分别是人际敏感、强迫、焦虑、妄想和精神病性。本研究中,成人正畸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得分在0-19分,平均7.21±1.41分,男、女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不合作行为分为3个等级:0≤得分<5为比较合作(基本能配合治疗,或虽有不合作行为发生,但在医生的提醒下不会或很少再出现不合作行为);5≤得分<11为不合作(在医生提醒下仍有不合作行为发生);11≤得分<19为很不合作(无视医生的提醒,反复发生不合作行为)。本研究中,成人正畸患者SCL-90量表中的抑郁、焦虑、敌意及精神病性因子分与不合作行为得分呈正相关;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因子分与不合作行为得分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证实成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治疗中依从性存在相关关系,若正畸医生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正畸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与人格倾向,对患者的期望值进行评估,以利于区分出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与病人一起制定矫治计划,耐心细致地与其进行沟通,使其对正畸治疗产生—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疗效估计,并针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因患者的心理障碍而对正畸治疗造成的不利影响,最终获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