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自动量化系统生成血管密度值,观察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术前与术后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深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 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共纳入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34眼,其中男12例20眼,女9例14眼,年龄40~63岁,中位年龄51岁,平均年龄(51.09±7.18)岁;糖尿病病程(6.00~156.00)月,平均(68.47±49.21)月。分别在行全视网膜光凝当天术前、光凝后1周及1月行OCTA检查,选择HD Angio-retina6mm扫描模式,在黄斑区以中心凹为中心进行6mm×6mm范围大小进行扫描,根据内置软件自动扫描分割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从和深层毛细血管丛,记录并自动量化生成血管密度。观察黄斑区6mm×6mm范围和中心凹直径1mm范围内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丛的血管密度,并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其在全视网膜光凝前后的变化。 结果:术前与术后1周、1月黄斑区6mm×6mm范围大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分别是37.62±2.84%、39.12±4.27%及39.19±3.60%,P=0.368(>0.05);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分别是40.47±5.62%、40.29±10.15%及43.89±6.14%,P=0.019(<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内浅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分别是15.92±9.30%、13.30±9.47%及18.03±11.42%,P=0.056(>0.05);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内深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分别是27.61±8.96%、24.66±14.56%及29.62±12.27%,P=0.113(>0.05);在PRP术后1周和1月,黄斑区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丛的血管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是(351.00±109.15)μm、(373.94±160.33)μm及(416.29±174.91)μm,P=0.009(<0.05),最佳矫正视力分别是0.46±0.23、0.42±0.24及0.36±0.20,P=0.059(>0.05),PRP后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前增厚,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后黄斑区灌注在短期内较前有所增加。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全视网膜光凝后,短期内水肿可加重,视力无明显改善。O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为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预后提供一个有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