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心血管畸形而形成大量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受到剪切力的损伤,随着肺血流量的增加,内皮系统释放内皮素增多,介导PAH的形成,肺动脉阻力增加,心肺功能受损,运动耐量下降,最终将发展为肺小动脉闭塞并形成肺动脉纤维化。在CHD相关性PAH的发展过程中,肺血管的病变不是均匀的,这种局限性肺血管病变使其远端肺血管床的波动性血流减弱,而缩血管物质的生成增多,可使肺小动脉收缩、血管变细或发生阻塞。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125mg/片爱可泰隆公司)通过拮抗内皮素受体A和内皮素受体B,降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和肺血管阻力,长期应用可以逆转肺动脉纤维化。国内外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多针对成人及较大年龄组儿童,故在6个月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面缺乏经验,亦无相关文献报道。且小婴儿运动行为较少,目前尚无较为合理的运动耐量的替代观测终点,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首次提出应用“30 ml奶液喂养时间”作为6个月以下小婴儿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运动耐量的替代观测终点。方法: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手术的6个月以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列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地高辛口服0.01mg/(kg. d),1次/日;安体舒通口服3mg/(kg.d),3次/日;卡托普利口服1.5mg/(kg.d),3次/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术前6.25mg/次,2次/日,7天;术后12.5mg/次,2次/日,应用1-4周)口服治疗的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6个月,平均(3.5±1.2)个月;体质量3~7.5 kg,平均(5.0±2.1)kg,病种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20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2例,室间隔缺损直径均≥8mm;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3例,动脉导管直径均≥7mm;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完全性(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TAPVD)3例,部分性(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PAPVD)2例,均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房室间隔缺损(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VSD)2例,完全性(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AVSD) 1例,部分性(partial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AVSD) 1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6个月,平均(3.5±1.3)个月;体质量3~6.8 kg,平均(4.5±2.0)kg,病种为:VSD 21例,合并ASD 3例,PDA 2例,VSD直径均≥8mm;巨大ASD1例,直径22mm; PDA 1例,直径为11mm;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TAPVD 2例,PAPVD 1例,均合并ASD;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right ventricle, DORV) 1例;AVSD 3例,CAVSD2例,PAVSD 1例。两组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60 mm Hg,肺动脉平均压≥45 mm Hg,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术前肺动脉收缩压,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动脉血气分析,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心脏停搏液成分,手术方式,麻醉方法,体外循环方法及超滤方法,术后出入量控制,机械辅助通气模式及设定参数,以及对症治疗基本一致。术后两组均给予过米力农改善心脏功能,未给予硝普钠、腺苷、NO吸入及前列腺素E1和前列环素Ⅰ2。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管理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围术期管理和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波生坦(术前6.25mg/次,2次/日,7天;术后12.5mg/次,2次/日,应用1-4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用药前、用药后1周以及术后1周时的肺动脉收缩压以及运动耐量(根据30 ml奶液喂养时间评估),对所记录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比较两组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差异,以评价波生坦的治疗效果。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以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短期应用小剂量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PAH患者能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治疗组在术前应用波生坦6.25mg/次,2次/日,7d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按12.5mg/次,2次/日继续应用波生坦治疗1周后复查心脏彩超,治疗组肺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持续下降(P=0.001)见表1。②和对照组相比,围术期应用小剂量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显著缩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P=0.001),见表2。③国内外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多针对成人及较大年龄组儿童,在6月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面缺乏经验,亦无相关文献报道。且小婴儿运动行为较少,目前尚无较为合理的运动耐量的替代观测终点,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首次提出应用“30ml奶液喂养时间”作为6月以下小婴儿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运动耐量的替代观测终点是客观、合理的。短期应用小剂量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明显缩短“30 m1奶液喂养时间”,治疗组经术前治疗1周后即由平均20.14min降为14.71min,术后1周改善至6.63min(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提示波生坦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儿运动耐量。见表3。结论:①短期应用小剂量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PAH患者能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②围术期应用小剂量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显著缩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③应用“30 m1奶液喂养时间”作为6月以下小婴儿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运动耐量的替代观测终点是客观、合理的。短期应用小剂量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明显缩短“30 m1奶液喂养时间”。④小剂量、短期应用波生坦在本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术后1月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