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工艺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风险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中,其工艺单元微生物群落构成复杂,当净水厂发生运行事故或微生物冲击负荷增大时出厂水的生物风险增加。当前缺少对该净水工艺单元中细菌、真菌和病毒类群结构的全面分析,对水处理过程中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比对分析方法、风险微生物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及病毒类群结构的分析方法研究较少,对风险微生物爆发时应急消毒方法和主要生物代谢产物预测方法的相关研究不能满足出厂水生物安全保障的需求。对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
  研究采用生物多样性测序的方法对全年各工艺单元出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共获得43个门、832个属细菌和6个门、227个属真菌的生物信息,并依此研究水处理过程中各单元出水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时空变化、水质参数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净水工艺单元较季节性因素对水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明显,相邻工艺单元出水中细菌和真菌群落构成更相似;水质参数中温度、总磷、总氮、氨氮、CODMn等水质参数对各净水工艺单元出水中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大;净水工艺单元中,臭氧氧化单元和消毒单元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好;炭滤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丰度分布更均匀,炭滤单元是水处理过程微生物泄露风险的主要来源。
  研究建立了包含352种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16SrDNA全长基因数据库及比对方法。研究发现,全年各工艺单元出水中可比对出33个种的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16SrDNA序列,占测序获得全部16SrDNA序列数的21.08%,B.cenocepacia、C.botulinum、NMEC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16SrDNA一直存在于各工艺单元出水中,且维持较高丰度;选择性培养基验证培养说明了16SrDNA基因比对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研究可知在高温季节各工艺单元出水中可能存在少量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种类相对较多,低温季节也可能有少数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如:N.meningitidis和C.thermocellum等存在,应予以重视;臭氧氧化单元和炭滤单元对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种类和丰度的影响较大:炭滤单元使得低丰度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升高,其出水中存在新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16SrDNA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可能源于生物活性炭上积累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以SISPA-PCR和病毒宏基因组测序为基础,对原水和出厂水病毒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正常情况下,原水中病毒滴度极低,经106倍浓缩后,方获得了病毒的基因组用于测序和分析,病毒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原水中可比对出的病毒结构复杂,包括:ssDNA病毒、dsDNA病毒、线状DNA病毒、线状和环状RNA病毒等病毒结构,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可定义到3个病毒目(Caudovirales、Herpesvirales、Ligamenvirales),包含部分人类病毒(Spumavirus等)、动物病毒(Asfarviridae等)、植物病毒(Eragrovirus等)和噬菌体(T4likevirus等)等病毒的基因信息;在病毒基因组中丰度较高的病毒属为Microvirus占18.16%;研究增加浓缩出厂水的样本量,但未获得病毒基因组,说明常规和O3-BAC水处理工艺去除病毒的效果较好。
  研究采用生物多样性测序和基因组测序的方法研究炭滤单元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炭滤单元出水中可能存在的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该单元进水,生物活性炭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种类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使部分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发生明显升高或降低,给炭滤单元出水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分析带来不确定性。在炭滤池反冲洗结束初期,炭滤单元出水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消毒负担加重。生物活性炭的宏基因组测序说明:生物活性炭上不但包括细菌、古菌、真菌和病毒,还包括部分原生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生物,既有降解有机物功能的基因,又有引起人类疾病和代谢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基因。
  研究建立了19种常见致病菌(B.cenocepacia、Staphylococcusaureus等)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法利用响应面模型建立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爆发时消毒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2-甲基乙莰醇的预测模型。研究为净水厂出现事故时和原水中微生物爆发时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消毒工艺调整和生物代谢产物预测提供基础。
  本文对常见净水工艺——常规和O3-BAC深度水处理工艺微生物安全的研究更加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对保障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星座部署任务已经完成,2018年底将正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服务。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卫星导航接收机提供定位与测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弱信号和频繁遮挡等挑战性环境中,不完整的广播星历和观测量会使卫星导航接收机完成定位的时间延长;在弱信号和高动态等挑战性环境中,含有粗差和较大偏差的观测量会使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速的稳健性降低
学位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是由大量分布的自治或半自治的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所构成的复杂的大规模系统。由于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方法具有自治性、适应性、稳健性且容易被实现,对于那些结构性能不好和定义不明确的任务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多智能体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复杂系统科学,并已成为研究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的系统的有力工具。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基础,已
岛礁工程建设不仅能够加速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提升中国国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岛礁大都远离大陆陆地,其上工程结构不仅面临着防护的设计问题,更时刻遭受到严酷海洋环境的侵蚀破坏,而传统混凝土防护结构抗冲击性能弱、易产生“二次危害”且耐久性差,难以满足岛礁工程结构性能要求。因此,开展基于岛礁环境下工程结构的防护设计及耐久性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岛礁工程结构实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地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中国大城市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沿江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几年地铁线路的规划和修建得到了较大发展。越江地铁隧道作为连接两岸经济带的重要地下构筑物,在盾构开挖过程中开挖面的稳定以及后期地铁运行隧道的动力特性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越江隧道静、动力特性问题,并揭示越江隧道建设过程中开挖面土体稳定性以及地铁行车荷载作用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会导致周围土体的应力重分布,使土体产生位移,进而对周围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基于盾构及既有建(构)筑物安全考虑,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有重大工程意义,可以为今后类似地铁施工提供参考。  以深圳地铁九号线向西村站~文锦站为工程背景,根据实测地质资料和工程组织设计资料,运用MidasGTSNX,研究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的沉降对邻近单桩及群桩的变形影响,并对桩基进行了
在工业化建筑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双重推动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工厂应运而生。为了满足装配式建筑对构件产量与生产效率的需求,并尽可能的做到生产资源的节约,为构件工厂引入信息化技术,并应用整个生产周期已经是刻不容缓。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作为一种基于EXPRESS语言开发的建筑行业计算机数据标准,具有通用性好、支持软件基数大、扩展性强等优点。IFC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路基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边坡的稳定性与否不仅关系着工程建设的平稳进行,也关乎着人类环境问题的持续发展,因此,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边坡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然而,边坡失去稳定性到发生破坏的整个过程并非是一瞬间发生,它的发生是从局部到整体依次渐进破坏并形成滑面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边坡整个渐进破坏过程进行研究。针对边坡沿滑面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破坏区驱动剪力大于摩阻力
随着地下空间发展的不断加大,基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地质条件恶劣、周边环境复杂的条件下,超大深基坑的稳定性对于整个支护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特点,将几种传统的支护结构形式整合起来,组成一种新型复合支护结构。论文以武汉复地汉正街超大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在软土地层及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创新采用TRD与双排桩加内支撑及被动区加固的支护方式
学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更深更远。高层建筑不仅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目前,在建筑行业内,对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目前研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最适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发展及理论应用,并参考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通过指标量化抗震性能的评价。通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拟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岩石破裂信号蕴含着丰富的岩体破裂信息,在岩爆预测及冲击地压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干扰因素众多,将岩石破裂信号从其他微震信号中辨识出来对于灾害预警预报,工程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的岩石破裂信号依靠人工处理,工作量大,且花费时间较多,很容易延误灾害预警信息预报,因此如何快速的自动识别出岩石破裂信号信号,提高岩爆等灾害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