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资源配置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差异大。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外商在区位选者时一定会优先考虑东部地区,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并实施区域倾斜政策,增强中西部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区位优势,鼓励并引导外商直接在中西部地区和落后地区进行投资。因此,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变动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与相关文献寻找研究的基础和切入点。在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和内部化理论中政府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直至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提出后,以该理论为基础分析政策因素对FDI影响的实证研究才开始繁荣起来。文献研究表明国外学者主要以东道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东道国政策因素差异对FDI的影响;我国学者则主要研究激励性政策和规制性政策对FDI的影响,他们都没有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变动的影响。第三章和第四章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阶段为主线研究对外开放区域政策的演变,并探讨各区域经济政策阶段全国范围和四大经济板块的FDI重心轨迹的变动,从而分析区域经济政策对FDI区位变动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全国范围的FDI重心从东部城市运动至中部地区。虽然东部地区的FDI重心变动与全国范围的重心变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东部地区FDI影响力逐渐减弱,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使得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