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产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的工业产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平稳增长。近年来,由于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带来的产能利用率不足,钢材产品供大于求,钢材价格水平持续走低,整体行业效益不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盈利不足等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山西省钢铁产业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症结,甚至影响国家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研究山西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分析我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成因,进一步探讨我省现行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成效与不足,有助于加深对山西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认识,科学把握我省钢铁产业发展方向,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山西省钢铁产业的发展和产能过剩状况分析,通过全国和山西省钢铁产业的基本现状对比,指出山西省钢铁产业存在的不足,全面客观的认识山西省钢铁产业的情况。依据产能过剩相关理论,通过对比全国和山西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几个相关指标,涵盖产能利用率、钢铁企业运行情况、产品价格、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钢铁需求和供给预测等,阐述山西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表现和特征。第二部分是分析山西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成因,分别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行政策评价,解读现行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主要政策,并分析山西省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工作成效和现有政策的不足。第四部分是提出对策建议,对照产能过剩的成因和现有政策的不足,提出政策建议。本论文在对山西省钢铁产业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参照国内专家对产能过剩评价指标,通过对山西省钢铁产业近年的产能利用率、钢材价格、产业效益、产业供给需求预测等数据深入分析,了解到在全国钢铁产业呈现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山西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现象尤为严重,并且呈现结构性过剩和低水平过剩的特征。山西省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主要是受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供给迅速增长和需求市场产品消费能力低的双重叠加影响导致。此外,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分权制度和GDP政绩考核制度的影响,企业由于产能产量信息不对称、缺乏产能过剩预警等因素的影响,推动钢铁行业盲目投资、过热投资,也导致了山西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为了化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国务院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性政策,在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工作持续有序进行。从政策实施成效分析,山西省目前化解产能过剩工作重点着眼于控制产能上,对于挖掘需求,优化结构,建立机制等方面工作成效并不显著。通过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与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对照,以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低水平消费需求的供需不平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和GDP政绩考核体制有待改善,产能信息发布和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此,本论文提出逐渐将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消费主导型,挖掘钢铁需求;严格执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监管,压减不合格产能,降低存量钢铁产能;杜绝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拒绝政府推动投资的有形之手,遏制钢铁投资冲动;建立产能信息发布系统和监测预警体系,为企业投资提供参考;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