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面相控阵雷达数字波束形成设计及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控阵雷达以其波束灵活性等优点突破了常规雷达的许多限制,使得单部雷达能够同时完成跟踪、搜索等多个战术任务,从而形成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由于雷达所安放的载体平台的需要,共形形式的相控阵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相控阵天线的安放问题,同时提高了雷达与载体平台的隐身性能。但天线形状的改变使得相控阵列的波束形成性能不同于常规规则几何布局的相控阵列。本文基于舰载火控相控阵雷达背景,主要针对某种分离折面相控阵进行了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仿真分析。然后通过分析算法需求,进行了基于该阵面的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工程开发与实现。本文首先从基本的平面相控阵开始,讨论了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处理过程及仿真结果。讨论了在大尺寸相控阵面下所采用的两级加权形式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以及在该形式下的和波束及差波束形成方法。通过逐步对平面阵列进行变换依次形成折面阵和分离形式的折面阵,并对每种形式的阵面进行了和波束及差波束的仿真分析,给出了由于阵面的形状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其次本文依据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计算特点进行了硬件平台的设计。通过对光纤接收能力、信号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吞吐能力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硬件平台的设计要求。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合理的处理芯片选择,形成了以FPGA和DSP为主的硬件处理平台。通过对电源、时钟等主要部分的设计,最终设计出能够满足本文所讨论的数字波束形成需要的硬件平台系统。最后本文在所设计的硬件平台上进行了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开发及实现。本文首先以自顶向下的方式对FPGA程序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一种合理的、可扩展的系统模块连接方式。然后针对系统中的数字波束形成计算、FPGA间通信、链路口通信等主要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其数字波束形成计算部分基于FPGA内部结构,构建了一种高度并行的计算结构,保证了计算的实时性。针对FPGA间高速通信不稳定的问题,在对时序进行了仔细分析后,采用了一种延时补偿方式,保证了通信端口的传输速率和传输性能。基于FPGA设计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内部模块的分析,优化了各模块的内部布局,使得实现结果更加稳定。对该平台内的DSP,本文设计了一种固化启动方式,克服了传统代码包含方法的缺点,并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和易操作性;同时设计了合理的DSP程序系统流程,简化了子功能程序设计和后续扩展。最后以某种波形为测试数据,对该系统中的每个环节及最后结果进行了软件仿真和在线测试,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在探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一款16位定点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C-Star”的设计流程,介绍了“C-Star”的性能目标确定、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划分、
  本文分析了四种NEMO网络实现方案:基于域内路由协议的方案、基于移动IP的方案、基于移动IP移动路由的方案和基于移动IP外地代理的方案。 本文提出了新的基于转发移动路
  本文对IPSec的体系结构、ESP协议、AH协议进行研究;提出了在Linux环境下实现基于IPSec协议的VPN安全网关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在隧道模式下ESP协议和AH协议在Linux上的具
本文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OFDM-CDMA技术,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多用户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采用导频辅助的MC-CDMA上行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在此信道估计下的
外辐射源雷达能够突破有源雷达在隐身技术和低空突防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该雷达系统经历了从单传感器系统到多传感器系统的发展,在多目标
近年来,Internet在全世界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以其为载体的各种应用越来越多。除了传统Internet应用如WWW,FTP、电子邮件、DNS应用等,各种关于多媒体方面的新兴应用也在不
  众所周知传输信号的较高的峰均比(PAR)问题时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的缺点之一。首先本文介绍了当前处理峰均比问题的一些经典方法,例如选择性映射等。然后本文提出
  本文首先介绍VPN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机制,重点讨论了隧道技术、认证技术和数据安全等VPN关键技术。然后介绍IPsec的体系结构和两种模式,讨论了IPsec的实现方式和报文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