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疑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最具影响的事件。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从何种渠道、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这个问题在很长时期内,含混不清。改革开放之前,学术界经常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回答这一问题。’可是,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处于十四国武装干涉和西方列强的严密封锁之下,中国国内对苏俄的情况知之甚少,当时的北京政府也是通过驻俄大使,才能了解到苏俄国内的部分情况。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通过何种途径接触、了解并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呢?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个别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学术界达成了一定共识,即马克思主义是由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入中国的。其中“西”指的是中国赴欧留学生,特别是以蔡和森、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北”指的是以瞿秋白、博古为代表的中国赴苏留学生;“东”则是指李大钊、李汉俊为代表的赴日留学生。本文就是以李大钊为个案,通过对李大钊思想来源的分析,了解日本学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通过分析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了解和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对于了解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对以后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