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硼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吸引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如何制备出大量、结构可控、纯度高、结晶性好的氮化硼纳米材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该问题研究不仅有助于纳米材料生长机制发展,而且还是进一步进行应用开发的基础和保证。另一方面,在得到高质量的氮化硼纳米材料后,如何通过修饰或掺杂等手段来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本论文分别对氮化硼纳米片、氮化硼纳米片的表面修饰、氮化硼纳米管展开研究。(1)以氧化硼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在1100-1300℃氮气保护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无模板、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合成宏量、高纯的氮化硼纳米片。所得氮化硼纳米片随反应温度的不同,厚度可在20-50 nm调节。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氮化硼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对产物的形貌进行了细致观察,产物由大量纳米片结构组成。傅利叶红外转换光谱以及电子能量损失光谱表明氮化硼产物具有典型的sp2杂化结构。利用阴极发光光谱对氮化硼纳米片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氮化硼纳米片在紫外区域具有很强的紫外发光性能,这就使得氮化硼纳米片成为一种理想的制作紫外激光器件的材料。(2)采用一种简单的化学方法对所制备的氮化硼纳米片进行铂纳米粒子修饰。铂纳米粒子尺寸在5 nm以下,在氮化硼纳米片表面分布比较均匀,通过调节反应物的配比可以控制铂纳米粒子在氮化硼纳米片上负载量。初步研究了铂纳米粒子修饰的氮化硼纳米片在化学传感和生物传感上的应用。实验发现其对双氧水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207μA mM-1 cm-2)和响应时间(<5 s),通过固载葡萄糖氧化酶还可以有效地检测葡萄糖,灵敏度9.63μAmM-1cm-2、响应时间小于5 s、最低检测限5μM。(3)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BNNTs,探索最优的制备工艺路线。XRD和FTIR分析表明得到的产物是高纯六方相氮化硼,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采用工艺一合成氮化硼纳米管时,反应温度对氮化硼纳米管的结构有着重要影响。900℃时得到的纳米管大多呈现弯曲状,管径在100-200 nm、管壁较薄;1000℃时得到纳米管有平直化的趋势,管径变粗300-500nm,管壁增厚,纳米管表面较光滑;1100℃得到的纳米管管径进一步变粗(约为600 nm左右),但是纳米管的管壁非常薄,且纳米管表面出现了大量褶皱,形成类似于毛毛虫“节”状结构。采用工艺二合成氮化硼纳米管时,改变通入的反应气体类型对氮化硼纳米管的尺寸和形貌有较大影响。当通入氮气时得到的是管径在100 nm左右的竹节状氮化硼纳米管,管长为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且结晶性很好;而通入氨气时产物的结构非常复杂,均一性很差,即有微米管,也有纳米管,纳米管有平直状也有弯曲状的,而且产物中有一些副产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