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室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治疗起搏依赖患者的对比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应用双心室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比较两种起搏方式对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生理性起搏方式的策略选择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入选24例需行起搏治疗的患者,安置三腔起搏器(右房+双心室),原发病为Ⅱ度Ⅱ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机程控分为右室间隔部单心室起搏组(关闭左室电极)12例及双心室起搏组12例。6个月后将两组交叉,即右室间隔部单心室起搏组程控为双心室起搏,双心室起搏组程控为右室间隔部单心室起搏。继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种起搏方式对观察指标的影响,包括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血浆N端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延迟、起搏QRS波宽度。结果比较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双心室起搏以及双心室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前后,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340.67m vs 347.42m,P=0.33;279.33m vs 280.67m,P=0.35)、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41.25 vs 41.42,P=0.85;44.42 vs 43.83,P=0.53)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血浆N端脑钠肽(2025.91pg/ml vs 2844.26pg/ml,P=0.25;2733.92pg/ml vs 2514.33pg/ml,P=0.41)与左室射血分数(50.50%vs 50.92%,P=0.38;49.50%vs50.17%,P=0.40)变化无显著差异。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50.91mm vs 51.25mm,P=0.34;54.17mm vs 54.42mm,P=0.69)和左室收缩末内径(37.33mm vs 37.75mm,P=0.39;40.67mm vs 39.83mm,P=0.10)无统计学变化。与右室间隔部单心室起搏相比,双心室起搏组的起搏QRS波宽度明显变窄(116.83ms vs 133.25ms,P=0.000;118.58ms vs 136.25ms,P=0.000),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下降(27.83ms vs 37.58ms,P=0.004;23.42ms vs 37.83ms,P=0.002),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延迟缩短(84.00ms vs 101.42ms,P=0.001;86.08ms vs 101.58ms,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与右室间隔部单心室起搏相比,对于起搏依赖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双心室起搏对比右室间隔部起搏,在预防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恶化方面未显示出优势。对于未满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的起搏器依赖患者,临床可采取右室间隔部起搏,更经济可行。
其他文献
目的 1.探讨少、弱精子症与精子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少、弱精子症中精子形态缺陷的类型及发生率。为不育症的诊断及所需采取的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依据。 2.探讨少、弱、畸形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在评估肝功能异常及出血风险方面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住
摘要:初中阶段是教学的转折点,决定着学生各门学科的发展以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如此,是一门只能以实际操作验证知识的重要科目,所以对于初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运用能力  一、前言  初中是为进阶学习铺垫基础的最终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方向决策来说更是重要的转折点,所以这一时期各科教学的完善以及实效性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视实
摘要:分层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中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优化;任务驱动  如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任务型”教学过
目的:通过评定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探讨不同消融术式对其术后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临床经济学分析。 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三级康复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