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型活动的公交专线设计方法研究——以沈阳十二运为例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和国家级大型活动选择中国城市作为举办地。其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更促进了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而能否保证比赛期间交通顺畅,在满足短时急聚交通客流的同时减少对城市日常交通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热点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大型活动中公交专线的设计。  本文通过对沈阳全运会的调研,以大型活动交通组织实际需求为依托,在熟悉专线设计原则及目标,分析大型活动线路特点的基础上,围绕普通客流(持票观众)及特殊客流(运动员、裁判员等)的实际需求,构建了面向大型活动专线设计一体化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拓宽了TRNDP(Transit Route Network Design Problem)问题的研究范围。  其中对于普通客流公交专线设计问题(Ordinary-passenger Public Special TransitNetwork Design Problem,O-PSTNDP),本文提出了“大型活动公交专用道”这一概念,旨在减少对日常交通的影响。建立了同时决策路网结构及客流分配的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CPLEX的精确求解算法,并通过大量的测试实例(基于沈阳十二运)验证了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对于特殊客流公交专线设计问题(Priority-passenger Public Special Transit NetworkDesign Problem,P-PSTNDP),本文分别建立单起点及多起点的理论研究框架。针对特殊公交专线设计问题,以丰富线路类型为原则,从建立“专线小区”角度出发,以最大化线路服务质量为目标建立了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CPLEX的精确求解算法,分析了线路步频及节点覆盖度对目标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多起点的特殊公交专线设计问题,分析其与多车场车辆路径问题(Multiple-Deport Vehicle RoutingProblem,MDVRP)问题的区别,围绕单起点步频建模方法,建立了以运营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混合遗传算法。算例的设计均是以沈阳十二运背景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计算实验和分析可以说明,O-PSTNDP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大型活动对日常交通的影响,并通过公交专用道的灵活选择,提高专线的运营效率。而P-PSTRDP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特殊客流的服务质量,减少运营成本。  大型活动公交专线的设计方法研究不仅拓宽了TRNDP及VRP问题的研究范畴,更为交通管理人员在大型活动期间专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及方法支撑,并为比赛期间广大观众的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其他文献
该文的主要工作正是建立一个基于真彩色图像的实时的足球机器人视觉系统,同时地真彩色图像的分割、识别以及提高系统实时性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
压榨脱水技术已在过滤脱水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压榨脱水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尚不能指导压榨脱水设备的设计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该文从达西定律出发,针对隔膜压滤机和滤室
基于辐射测温技术的热轧板坯表面温度测量系统关键在于高速、准确地得到热轧板坯表面图像。然而,传统基于PC机的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受到PC机结构的限制,难以兼得高速性和准确
对批处理过程实行有效的计划与调度,不但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减少劳动力消耗、增强生产的柔性与适应性,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生产能力、加深对过程机制及关键
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促使对网络上提供高质量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目前网络带宽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多媒体特别是视频数据在传输时,所
随着开放式数控技术的产生和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越来越紧密地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结合在一起.该文基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华中
区间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区间分析且有别于传统优化方法的方法,它是将区间变量作为运算的基本单元,并形成了一套逐渐完善的运算规则。在控制领域,不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
耐火材料是高温、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应用材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耐火材料的需求也显得相当重要。转运车作为耐火材料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动化技术的发
本设计涉及BEPCII(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分为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上位机部分的操作员控制台使用SUN工作站,磁铁电源系统的控制计算机选用MVME243 1,它
在化工、轻化、冶金等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时滞现象.时滞常常是导致实际控制系统品质恶化甚至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纯滞后的增加,控制的难度显著增大.因此,时滞系统控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