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状况,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分期、静脉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MI)、主利手侧置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因素是否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具有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6年11月在青岛某三甲医院置入PICC的324例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机下,324例恶性肿瘤患者置管部位血栓发生状况,统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分期、静脉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MI)、主利手侧置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有关。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单因素成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324例患者完整资料,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进行置管部位血管检查检出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78例,发生率为24.07%(78/324)。血栓发生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肿瘤分期、静脉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MI)、主利手侧置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相关性血栓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发生静脉炎、主利手侧置管为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OR>1,P<0.05),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PICC相关性血栓的保护因素(OR<1,P<0.05);是否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与穿刺点的出血发生状况无直接关系。结论肿瘤分期、发生静脉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MI)、主利手侧置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PICC相关性血栓具有相关关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PICC相关性血栓的保护因素;是否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与穿刺点的出血发生状况无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