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检测外周动脉,并采用IMT及斑块描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探讨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评价超声检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10例我院心脏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受检者,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在CAG术后1~2周内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作为观测指标,测量和记录不同部位IMT及斑块厚度,对管腔狭窄进行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四组,分别为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组、冠状动脉一支病变组、冠状动脉二支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对各组病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所得结果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或多组秩和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结果: 1.CCAIMT、颈动脉IMT、CFAIMT、SFAIMT、DFAIMT、下肢动脉IMT在冠脉未见异常组与其余三组任一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未见异常组IMT值小于其余三组。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CAIMT、颈动脉IMT、CFAIMT、SFAIMT、DFAIMT、下肢动脉IMT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是否存在病变,颈动脉、股动脉出现内膜明显增厚时,冠状动脉往往也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2.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数量增加,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加重,斑块形成呈明显增加趋势。颈动脉、下肢动脉IMT正常者在各组中的构成比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减少;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在各组中的构成比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 3.分析颈部和下肢血管的IMT及斑块情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