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是客观世界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客观世界包括了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实在体。色彩的形成离不开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人类社会还处在渔猎和农耕时代时,对于色彩的科学认识还是很欠缺的,对色彩通感的理解那就更少了。但是,人类社会对于色彩的使用就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了。通过他(她)们在反复的劳动、艺术、绘画实践中,才逐渐地意识到色彩能产生心理和思想反应,运用这些反应还能为现实所用,于是色彩通感的存在才有了现实的依据。到了近代,物理学家们才发现了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有了光才能看到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可见光谱中不会伤害人和动物视神经的色彩。而色彩通感是指光波(色彩)经过视觉器官传入大脑中枢神经后形成的色彩感觉,并在心理和思维活动作用下产生联想。色彩通感不仅是限定在艺术和绘画实践范围内,而且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通感是进行审美和审美体验的先决条件,审美包括了普通化和特殊化的形式,只不过在审美活动中存在高、低层次之分而以。在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存在着审美和一般化的审美活动,即泛审美体验;而艺术家、画家、学者、文艺人士等特殊群体通过色彩通感所进行的审美和审美活动,容易进入高层次,并且能很快地转化成纯审美体验与审美效应。例如,原始社会的壁画和日常用具的美化,都需要色彩通感的作用,只是存在着审美体验差异而以;到了唐、宋时期,绘画艺术不光是宫廷与士大夫的审美专用了,这种纯审美体验从少数特定的阶层逐渐延伸至民间普通艺人阶层了,因此,才逐渐出现了民间艺术与职业画家。绘画艺术一直都在影响着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等其它的造型艺术,色彩通感也就无形无意地成为那些造型艺术的重要形式美之一了。正是因为它的作用,才丰富了古代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并且给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与美术遗产。色彩通感在国外的日常生活中、美术实践中同样广泛地存在着。在古代的欧洲,宗教的权威是通过色彩通感来教化信徒与世人的,他们把红色与紫色定为神圣、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色彩。经过了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对美术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并导致了欧洲绘画艺术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文艺复兴时期三大巨匠的出现,将欧洲的绘画及油画艺术推向了全世界,以致后来在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与俄罗斯都出现了绘画及油画艺术的黄金时期,并涌现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画家与美术理论家。法国各个时期的绘画及油画流派都将色彩的运用发展到了新高度,以塞尚、马奈、莫奈、高更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家,将色彩通感的运用推向了极致,从而开创了现代流派的先河。光、色、影、形、情、点、线、面纷纷地运用到绘画及油画创作中了,形成了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象征派、超现实派、达达派、光普派等审美形式差别巨大的油画艺术形式。这填补了绘画中的许多空白,也打破了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纯绘画与泛绘画、绘画与现实、画家与大众之间的限制,引发了现当代艺术与绘画界的众多思考。同样在欧洲,随着西欧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欧洲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设计艺术使从以往的手工业制作迅速地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日用品设计到工业品设计,色彩的运用广度与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包豪斯设计革新开始,工业社会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融入了色彩这门艺术,许多商业人士开始发现了色彩通感不仅具有传统的纯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商业与经济价值。像在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家具设计、日用品设计、广告设计中已经离不开色彩通感的作用了。因为利用色彩通感可以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进入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色彩通感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再一次得到了的体现。高科技把色彩通感延伸到了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企业的劳动制服,都要按照工作环境与特征来设计。像高科技企业与部门的制服颜色一般都是白色的,白色在光的性质来说,它是光谱中全部色彩的总和,属于全光色,是万色之源。白色的明度值最高,对视神经刺激最为强烈,饱和度高的白色具有反射作用。在静电子分布密集区,白色光线能起到排斥静电子的作用,所以许多高科技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上白色挂衣。冷、暖色在电子信号传输与显像技术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电脑、电视、手机、监控屏、卫星导航的显示器,就是光、电、影、色、形为一体的高科技的产物。五光十色的色彩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际、娱乐休闲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各行各业带来了实用价值,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繁荣,由此可见,色彩通感的实际用途是很广泛的。针对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价值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它的用途与价值。审美活动和人类社会是分不开的,人类活动是建立在知觉与基本的物质生产之上的,当色彩融入到了人类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之后,主体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人生体验,这些人生体验又不断地丰富了主体的内心世界,即意象世界。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可以激发审美主体进行各种各样地联想,并且在具体、抽象、共感联想中,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快感。由于色彩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本文将分六个章节来叙述产生色彩通感的具体过程,在实际调研中来对它进行深入地解构,并结合心理学、生理学、美学、艺术学等其它学科来进行研究,按照各学科的基本规律与原理来进行比较、分析、借鉴与综合,要在具体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手原始资料来进行分段研究。人类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多变的系统,而针对色彩通感的研究同样离不开受这个系统的各种影响,本文的研究工作将分四大步骤来进行:第一,阅读色彩通感的相关书籍、分析它的理论与实际表现,对这个概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总结;第二,对前期收集到的心理学、色彩学、美学、艺术学、中外美术史上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筛选,把和色彩通感相关的例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拟定出论文写作纲要;第三,在中期阶段,要边调研、边写作、边改进,要将第一手资料放到论文的写作中,并且针对性地对资料进行的再次查阅与调整;第四,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查,将论文进行评判,听取他人的意见,删除错误的文字,形成完整的论文。只有通过对色彩通感的二大属性进行系统性研究,才能挖掘出它所存在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和美术领域中来叙述产生色彩通感的具体过程,通过直观性的例子与作品来解释色彩是如何产生通感的。在研究中可以发现一点的是,色彩离不开光线、物体与主体之问的相互作用,所以色彩不是单纯针对美术而言的。从产生色彩通感到激发人的审美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维因素、美学因素。色彩的形成是光辐射的作用,光线进入人(动物)眼球后,视网膜上的一对感光感色细胞就会马上吸收光线,并将这些光线转达给大脑中枢神经进行色彩光线的处理,处理完的色彩信息就会迅速地给其他身体器官造成生理反应,接着才会产生心理和思维反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乎感受不到这些过程,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就进行了。可见色彩通感在全球化、城市化、网络化与个性化发展的当代已经被泛化与细化了。色彩通感产生的审美价值能进一步运用到社会经济的各领域中,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了,而是产生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综合价值了。从吃、穿、住、行、用到美学、从心理学到设计学、从艺术学到科技产业领域、色彩通感的多用价值已经有了体现。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它的价值,为人们的生活、艺术创作、美术创作、设计创意与其他理论学科服务,使它的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与艺术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与艺术家(美术从事者)在生活中、创作、设计、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色彩通感的多用价值了,挖掘更多的色彩通感的多用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艺术创作水平、美术创作水平、设计创意水平与完善理论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