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24小时)、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目前治疗肾病综合征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为主,但此类药物选择性差,在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同时,也抑制人体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毒副作用较大。因此,探索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方法对肾病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Bertani T等报道,是目前公认的能较好模拟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动物模型,在肾脏病研究领域已广泛应用。其病理类型常表现为微小病变型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两种,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阿霉素肾病模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阿霉素肾病模型,即单次鼠尾静脉注射5mg/kg-7.5mg/kg阿霉素而诱发,与人类微小病变相似,慢性阿霉素肾病模型是指通过多次注射阿霉素,或合并应用一侧肾切除的方法而诱导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阿霉素肾病模型具有制备简单、方便、模型持续时间长、肾病模型鼠间差异小、重复性和稳定性好以及定向病变稳定的特点。昆仙胶囊由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具有免疫抑制、细胞因子拮抗、抗炎镇痛、祛风止痛、补肾通络的功效,临床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现对肾脏疾病患者具有降尿蛋白作用,为了验证昆仙胶囊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本实验中,我们旨在观察昆仙胶囊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目的:1.优化建立阿霉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2.观察昆仙胶囊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1.模型的建立:参照文献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6 mg/kg、7 mg/kg及两次性尾静脉注射7.5 mg/kg等四种方法进行预实验后筛查理想造模方法及剂量。比较观察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的水平及稳定性,血生化变化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2.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昆仙胶囊大剂量组、昆仙胶囊中剂量组,昆仙胶囊小剂量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 mg/kg建立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造模前7天开始给药,激素组给予泼尼松7.5 mg/kg·d,昆仙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则分别给予昆仙胶囊粉悬浮液,剂量分别相当于原生药的30 g/kg·d,15 g/kg·d和7.5 g/kg·d,分别相当于人用剂量的30、15、和7.5倍,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给予0.5%西黄芪胶悬浮液1 ml/100 g。连续灌胃共52天。观察昆仙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体重、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第53天处死,取血清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肌酐水平等血清生化学指标,取出肾脏用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并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法。结果:1.采用两次注射法,出现注射问题的机率相对增加,第一次注射时药液有所渗漏,导致其尾部溃烂时第2次注射不能正常完成,导致实验模型大鼠个体间差异大。注射ADR 5 mg/kg时产生尿蛋白缓慢且量较少,不能达到肾病综合征的大量尿蛋白要求;7mg/kg剂量时鼠间尿蛋白量差异较大,导致标准差较大,且在第4周后有逐渐下降趋势;而6 mg/kg剂量可达到模型大鼠个体间差异小,诱发尿蛋白量大,稳定,持续。采用单次鼠尾静脉注射6 mg/kg阿霉素复制肾病综合征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尿蛋自从第1周开始增加,到第6周时呈现典型的肾病综合征改变,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萎缩、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2.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组和昆仙胶囊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量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脂水平显著降低(P<0.01);激素组和昆仙胶囊小、中剂量组能减轻肾小球病理损伤(P<0.01);激素组和昆仙胶囊中、大剂量组明显改善肾小管间质损害(P<0.01)。结论:1.一次性尾静脉注射6 mg/kg阿霉素建立的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大鼠耐受性良好,蛋白尿水平稳定升高,观察期间未见自限性。2.昆仙胶囊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