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的新发展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很多学者、知识分子都致力于对信仰问题的研究,尤以科学信仰为主。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检验的“颠仆不灭”的科学真理,它的诞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信仰理论产生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梳理这些先哲前辈们对信仰的论述从而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  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长期以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在不同时期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国化、大众化。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主的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信仰理论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一次次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它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掌握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当今社会,新旧价值观念砥砺交织,中外思想文化激荡,人们意识形态迷茫,精神信仰动摇。十六大以来,党对信仰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挖掘其时代价值,揭示其深刻内涵,分析其实践意义,对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巩固社会主流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也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信仰,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队伍进一步壮大,信仰理论内容迸一步发展,揭示了共产主义深刻内涵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信仰实践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多元化对主流信仰造成冲击,各种不正确思潮的涌入瓦解主导信仰的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信仰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加强人们的信仰理论教育,尤以青年为主,改进方式方法,以此回应信仰建设的社会热点问题。  总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艰难且漫长,未来的挑战也艰巨且复杂,唯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真正以一个无产阶级的精神境界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中国这艘社会主义的大船才不会偏离预定航向,在大风大浪中遭致沉没。
其他文献
大陆同台湾地区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了“大三通”,即直接通商、通航、通邮。两岸贸易关系从最早的近在咫尺“不能通”,到之后的“小三通”,又从“小三通”不断扩大到“大三通”
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不是人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生态女权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环境保护运动与女权主义
摘 要: 本文浅谈了模拟公司教学法和手机动画的定义、中职生选用手机动漫综合实践的意义、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在中职Flash手机动漫综合实践中三部分,指出了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把知识点项目化和模块化,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模拟公司教学法 中职Flash手机动漫 综合实践  一、模拟公司教学法和手机动画的定义  模拟公司教学法,就是指以模拟公司为载体,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