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漢字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戰國文字上承春秋文字,下啟秦漢篆隸,是非常重要的中間環節。我們以出土戰國文字材料爲基礎,在全面搜集字形資料的基礎上,對戰國文字形體的若干現象進行細緻地梳理。同時將戰國文字置於古漢字發展的歷史背景中,採用共時研究與歷時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戰国文字的形體風貌。我們選取簡化、繁化、替換、移位、旋轉、訛變、類化及區系特徵八個方面爲切入點,考察分析戰國文字形體的具體现象。簡化是漢字發展的主要趨勢,戰國文字的簡化方式與前期文字大致相同,主要有輪廓性簡化、特徵性簡化和並畫性簡化。但是戰國文字簡化過程中卻使用了以往未曾未見且重要的方法,如輪廓性簡化中的形體濃縮、形體留空、筆畫收缩、筆畫拉直、筆畫連接等,這些方法直接成爲後世漢字簡化的具體方法。如隸變中所採用的簡化漢字的方法在戰國文字形體簡化中均已使用。輪廓性簡化中的筆畫拉直等方式爲後世的隸變埋下了伏筆,而其中的筆畫連寫又是後世草書的源頭。特徵性簡化的主要方法是形體截除、省簡偏旁。戰國文字出现了非常獨特而重要的合文偏旁省減與形體糅合兩種現象。並畫性簡化通常的方式是偏旁或筆畫共用。戰國文字中比较獨特的現象是出現了借用書寫材料的邊框或脊線的並畫现象,我們稱之爲借用省筆。繁化现象在戰國文字中表現異常豐富。有聲符繁化、意符繁化、增添贅旁、同形疊加、裝飾美化幾種重要现象。戰国文字出現了形聲字加注聲符的現象,非常重要。我們發現,加注聲符後形成的雙聲符的形聲字,兩個聲符的語音關係比较密切,有著明顯的規律性。戰國文字意符繁化相當普遍,增加意符是漢字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產生了一定數量的專造字。在形體中增加贅旁也是戰國文字常見的現象,戰国文字常見的贅旁有“口”、“甘”、“足趾形”、“臼”、“爪”、“宀”、“匕”、“丌”等。此外,還常見同形疊加、增添筆畫、線條、鳥蟲紋飾等繁化現象。替換現象既有偏旁之間的局部替换,也有形體上的整體替换;既有意符與意符之間、聲符與聲符之間的對應替换,也有聲符、意符之間的交叉及不同結構類型之間的混合替换。戰國文字外形上還没有完全定型,偏旁在文字中的位置往往不太固定,常常發生移位。有時是其中一個偏旁位置發生轉移,有時是偏旁之間位置互易。戰國文字還常見書寫中形體的旋轉,這種现象可能是由於書寫材料引發的特殊现象。多發生在璽印、货幣文字中,但是在簡册文字也有發现。訛燮现象在戰國文字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包括訛形、訛聲和—般的訛错。通遇梳理,我們發現戰國文字中有三百多組訛形现象。訛聲封形體改造的作用是爲了表音,這種訛燮產生的结果是改燮了漢字的構造,產生了新的表音偏旁。這種聲化改造產生的一些形體由於其表音的作用而被後世傅承下來。類化现象也是戟國文字形髓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现象,除了有共畴層面的文字形體内部的類化調整,也有歷時層面的受上下文具體環境和文字系统影響而發生的類化。受文字使用地域的影響,戟國文字形髓區系特徵鲜明。在考察比较齊系文字、燕系文字、晋系文字、楚系文字、秦系文字的基礎上,我佣封戰國文字匾系特徵進行了分類描述,發现了不少各自區系的特徵性形體。雖然戟國文字各地域表现出了明顯的地域風格,但是戟國文字的畴代烙印還是始终作爲—绦主線贯穿在每一系的文字形體上的。其主要的時代特徵還是一致地统一在戟國文字這個漢字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的。我們通過分析戟國文字形體的若干现象,封戟國文字的一些疑難字詞進行了考释,主要有:“后”、“(?)缳”、“(?)生”、“丁生”、“辟瓔”、“薛香”、“終”、“荘”、“梁”、“佑”、“(?)”、“夏”、“挽”、“休”、“毅”、“壇”、“寮”、“嗇”、“遺”、“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