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自宋玉《高唐赋》的相关传说自古以来就广为流传,被人们津津乐道,由此也产生了三类高唐意象系列:即地理类意象系列“高唐、云梦台、阳台、巫山”;人物类意象系列“神女、宋玉、襄王”;本事类意象系列“朝云、行雨”。这些意象系列在后世文人骚客笔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又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意象,由此组合成为高唐意象群。宋词因多写男女之情,对带有艳情内涵的高唐意象群青睐有加。但是目前对于两宋词中高唐意象群使用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虽然对高唐意象群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多集中在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意象的研究之上,且搜集的作品并不多;其次,对宋人喜用高唐意象群的原因解释不甚全面;再次,对高唐意象群的使用意义没有进行分析解读。因此,在进一步整理两宋词涉及高唐意象群词作的基础上,对该意象群使用情况做更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了宋词中高唐意象群的生成背景。从前代文学作品中的积累、宋代社会风气及心理因素对宋人创作的影响两大方面,分析论证了宋人喜用高唐意象群的原因。首先,前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高唐意象群的情况比较常见,宋代高唐意象群的内涵就是从前代作品中衍生、深化而来。其次,有宋一代狎妓之风盛行,文人享乐意识浓厚,心理上追求一种艳遇式的刺激之感,而高唐意象群正符合他们这种要求。因此,宋代文人往往会运用高唐意象群描写男女情事。第二章对宋词中高唐意象群的使用作了说明,阐述了三大类高唐意象系列的使用方式。指出高唐意象群往往都会与梦境结合来表达情思、抒发怀抱,其中地理类意象系列与本事类意象系列用来表现男女情事的作品居多。其中部分作品直写艳情,语言卑俗、格调低下,近乎民间俚曲;部分作品则经过一定程度的雅化,或包含离别相思之苦,或包含忆旧怀人之悲,或包含羁旅行役之感,或包含韶华易逝之叹。此外,在地理类意象系列中,出现巫山意象的作品往往喜与其他意象合用敷衍《高唐赋》本事,或描写巫峡盛景。本事类意象系列中的朝云、行云两意象易被拟人化,用来指代心上人或歌妓舞女。人物类意象系列的使用较为简单,神女意象取代意居多,一些咏物词使用到了该意象;宋玉与楚王意象则经常合用,来写男女之事。词牌名中高唐意象群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巫山一段云》和《高阳台》上,内容多为述说离别相思之苦。第三章对宋词高唐意象群使用的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宋词继承了前代诗词作品中对艳情主题的描写,且更加大胆开放,对该意象群的使用不再是含蓄婉约地借景抒情,而是直白坦诚地吐露心声,如此一来便固化了高唐意象群的艳情内涵,后世文人在描写艳情时便能够对该意象群信手拈来。高唐意象群在五代时总体呈现出一种“俗”的特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北宋,后经柳永、晏几道、吴文英等文人的努力,使得该意象群褪去了“俗”的意味,增添了“情”的体验,更加含蓄化,也使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能有多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