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ubelka-Munk模型与深度回归网络的高光谱土壤成分反演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耕地面临着土壤质量退化严重、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严重威胁农作物产量与粮食安全。而传统的耕地质量监测手段存在经济成本高、效果差、时效性低等问题,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周期性、大尺度、高精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土壤成分反演研究,主要借助传统的统计学习方法构建土壤质量反演模型,存在小样本数据量导致的过拟合现象,并且难以获取具有反演机理解释性的敏感波段,同时也缺乏基于物理模型的去除土壤成分干扰因子光谱校正模型。针对此问题,论文在深入研究Kubelka-Munk理论的基础上,获取泛化性强的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构建了消除土壤水分影响的光谱校正模型,阐释了航空高光谱数据在土壤有机质反演中的水分影响因子,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反演的精度。最后,结合半监督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土壤有机质、土壤重金属As和Cr的反演模型,并重点分析了土壤成分在研究区域的空间分布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包括:(1)为获取有效的土壤有机质敏感光谱信息,提出基于Kubelka-Munk(KM)理论厚度修正的土壤有机质反演模型。首先设计了基于K-M理论的土壤厚度观测实验,通过选取不同的实验样本与不同材料的背景容器,研究土壤厚度与背景容器材料对光谱的影响。结合室内测量光谱数据,对基于K-M理论的厚度方程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厚度方程求取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本相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将散射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线性拟合,获得在2.197μm处的有机质成分敏感波段。该方法合理解释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光谱特征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此敏感波段的有机质含量反演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绝对系数精度高达0.97。(2)由于土壤水分对有机质在光谱上的敏感信息表现造成较大影响,针对基于航空高光谱数据的大范围土壤有机质反演制图,提出了基于K-M理论的土壤水分去除光谱修正模型,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在成像光谱数据上的特征表达。首先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研究区耕地的光谱信息,然后结合基于K-M理论的土壤含水量模型实现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反演,最后利用基于朗伯-比尔定量描述的土壤光谱与土壤含水量模型构建水分去除光谱修正算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土壤水分去除光谱修正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机载高光谱影像中土壤水分的影响,突出土壤有机质的光谱敏感特征,特别是能够显著提升短波红外范围的光谱特征表达。但对土壤重金属的特征提升则不明显,甚至是降低其相关性。利用水分去除后的成像光谱数据在0.6918)处敏感波段进行反演,并与支持向量机等回归建模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水分去除光谱修正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成像高光谱数据有机质反演精度,物理模型精度至少提升22%,统计回归方法精度至少提升19%。最后,通过地形湿度指数和河网提取方法综合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与地形影响。(3)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小,难以构建有效的物理反演模型。而传统统计方法需要充足的样本数量以保证精度要求,在小样本反演任务中则会出现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半监督深度回归模型(Semi-DNNR),以保证小样本条件下的土壤有机质、土壤重金属As和Cr含量的反演精度。首先构造深度回归网络进行深层特征提取,并结合一种新的特征组合策略,优化传统特征选择方法以解决特征的随机性缺陷。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指导,将空间邻近度策略引入半监督样本增选过程,以保证增选样本伪标签精度的同时扩增训练样本容量,解决深度回归过程中由于小样本数据训练而导致的过拟合问题。最后在半监督深度回归模型中加入伪样本动态自更新和模型参数共享机制来提升深度回归网络的参数微调能力。与传统回归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精度对比,半监督深度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土壤有机质、土壤重金属As和Cr含量预测集精度分别是0.71、0.82和0.63。最后,参考研究区实地调研和整理收集的统计数据,结合土壤成分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土壤重金属As的空间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对As的吸附与络合作用有关,导致As也具有土壤有机质相似的聚集效应。
其他文献
刺激响应材料是一类可对外部刺激做出响应的“智能”材料,近些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防伪及荧光传感等领域。然而,设计开发具有多重刺激响应性质,具有动态刺激响应以及在固/液态均具有刺激响应性质的化合物仍然是很大的挑战。本论文主要以四苯乙烯分子作为功能母体,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开发新型刺激响应材料,对其性质和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并对材料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索。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
在泸州长江二桥预应力锚固桩孔开挖工程中采用控制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掘进.通过现场爆破试验发现,在桩孔断面积只有2~3m的条件下,单循环进尺宜选取为0.8~1.1m,而且底部反向起爆的爆破效果比正向起爆时增大进尺0.1m.按照本文给出的控制爆破技术措施、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可实现桩孔断面的一次爆破成形,所形成的桩孔周壁不产生宏观爆生裂缝,其平均日掘进深度达2.2~2.3m,开挖效率是人工法的8倍.
学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导航技术,在诸多重要领域(例如,测绘、气象、交通、环境和农业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NSS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汽探测手段,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它克服了传统气象观测水汽的诸多缺点(成本高、时间分辨率低、仪器偏差与漂移影响较大、易受天气影响等),能够实时反映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全
学位
介绍饰面石材开采周边爆破的原理、特点和方法.其实质是根据不同矿体赋存条件和结构、构造进行开采方法和工艺采石的设计施工.
煤和岩体由于强度及变形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含层理巷道在高应力条件下表现出非连续大变形特征,是煤矿现场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而现阶段的巷道支护理论大多基于完整岩层考虑,在含层理巷道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综合运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开展高应力含层理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模型,实现对损伤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通过自定义本构模型对影响含层理巷道变形
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将数据对象映射到二维决策图快速识别聚类中心,完成对数据集的有效划分。自2014年提出以来,DPC算法掀起了密度聚类的研究热潮并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DPC算法无需预设类簇数、无需迭代、有且仅有一个输入参数,可以有效处理非球形数据集并识别离群点。但是,DPC算法的理论尚不成熟,面向日积月累的复杂数据存
新近研制完成的露天矿台阶爆破设计智能专家系统(IESBBD)的结构与功能基础上,给出了用Visual Basic和Access数据库编制的IESBBD软件包的设计计算流程,并将该软件包初步应用于兰尖铁矿的生产爆破中,实现了爆破设计自动化、爆破管理系统化.6次生产爆破试验表明,该系统输出的设计图表不仅能直接用于爆破施工,而且爆破效果达到矿山生产的要求.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消耗殆尽,煤炭矿井朝着更深方向发展。双绳缠绕式提升机是深部矿井的关键提升装备,其安全、可靠运行对深部煤炭的开发极其重要。然而,矿井深度的增加会导致提升系统对外部扰动更敏感,易使钢丝绳产生剧烈振动,导致钢丝绳张力异常波动,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因此,解决外部扰动对矿井提升系统的振动与张力波动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深部矿井所使用的双绳缠绕式提升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天轮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