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15%,在不孕症或慢性盆腔痛的妇女中发生率可高达30%以上。手术和药物对疼痛的缓解和提高术后妊娠率都有一定疗效,但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3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已成为妇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EMs的发病机制及其复发机制尚未阐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EMs的复发与患者的年龄,生殖状况,EMs的部位,临床分期及分级以及治疗方案等有关。近年来,EMs与凋亡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细胞自发性凋亡是内膜组织保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得以在宫腔外种植并继续存活,与其自发性凋亡减弱和对凋亡信号不敏感等凋亡特性改变有关。由此我们推论EMs复发与细胞凋亡存在一定的关系,EMs复发可能与凋亡调控失常有关。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它在细胞发生和维持组织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在分子水平受多种凋亡相关基因或/和基因产物精细调控。目前认为细胞凋亡主要有两条调节途径:①线粒体通路:如Bcl-2/Bax凋亡途径;②细胞表面死亡受体通路,如Fas/Fasl凋亡途径。两条通路最终都激活半胱氨酸天门冬酸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进而断裂重要的细胞内结构蛋白与功能分子,执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在EMs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凋亡机制在EMs复发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Caspase3在EMs发病及复发患者中的表达,探讨EMs复发与凋亡机制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EMs复发的可能发病机制。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组取自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之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二次均因EMS卵巢型住院行妇科手术治疗患者22例,二次均经病理确诊。这些患者又分为EMs初发组和EMs复发组。对照组取自同期二次住院,前一次因EMs卵巢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第二次因其他妇科疾病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探查未发现EMS病灶的17例患者。2.方法:组织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厚5u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nVision system)检测Bcl-2、Fas、Caspase3在EMs初发组,EMs复发组及EMs未复发组中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cl-2,Fas,Caspase3在三组中均有一定程度表达,Bcl-2表达较强,三组中以EMs初发组凋亡相关指标Bcl-2,Fas,Caspase3表达较强。2.Bcl-2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或胞浆。研究组中的EMs初发组与EMs复发组的前后自身对照,Bcl-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EMs初发组与EMs未复发组,EMs复发组与EMs未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中无论初发组或复发组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EMs未复发组。3.Fas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或胞浆。研究组中的EMs初发组与EMs复发组的前后自身对照,Fas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的EMs初发组与对照组中的EMs未复发组,研究组中的EMs复发组与对照组中的EMs未复发组的Fas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Caspase3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或胞浆。研究组中的EMs初发组与EMs复发组的前后自身对照,Caspase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的EMs初发组与对照中的EMs未复发组,研究组中的EMs复发组与对照组中的EMs未复发组的Caspase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研究组中的EMs初发组与EMs复发组Bcl-2的表达与Fas的表达无相关性,对照组中的EMs未复发组Bcl-2的表达与Fas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凋亡机制及相关因素(Bcl-2、Fas、Caspase3)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病和复发。2.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道中凋亡抑制因素Bcl-2在EMs复发中起着主要作用,提示EMs复发可能与凋亡抑制增强导致凋亡减少有关,Bcl-2表达高低可能间接提示EMs复发可能性大小。EMs是否复发还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细胞凋亡的细胞表面死亡受体通路Fas诱导凋亡及Caspase家族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在EMs复发中不占优势。3.Bcl-2和Fas表达失调可能分别起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凋亡,促进EMs的发生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