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迪丝·华顿,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作家,生前曾享有声誉,被视为一位出色的畅销小说家。但去世后,她的名字在文坛渐渐堙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在著名文学评论家布莱克·纳维斯的努力下,伊迪丝·华顿重新唤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但是那时期对她的研究多是围绕着她作为一位风俗小说家的这一着眼点展开的。七八十年代以后,人们试着从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的角度研究她的作品,也纷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大多已被经典化。历史已经证明,华顿夫人不是一个短暂的畅销书作家或是单纯的亨利·詹姆斯的学徒,她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深度和意义。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华顿研究热潮一轮又一轮,遗憾的是,在中国学术界,她并没被广泛的研究。本文结合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其创作倾向的研究,拟为华顿研究提供多一个视角,也希望她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分为五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华顿夫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本论文涉及的的她的创作高峰期早中晚期的三部代表作:1905的《欢乐之家》,1911年的《伊坦·弗乐姆》,1920年的《纯真年代》,并对关于华顿夫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总结。第一章:这章主要介绍了伊迪丝·华顿和美国文学逃离传统的关联。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的缘故,逃离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逃离成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母题。伊迪丝·华顿,因为自己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她的小说创作也便和这一文学母题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章:结合华顿夫人自己的人生经历分析了她这三部作品中形形色色的逃离,主要归为三类:逃离婚姻,逃离社会,逃离被异化。第三章:华顿夫人自己的逃离和她作品中反应的逃离并非消极,反而有着积极地意义:是一种在纷杂社会里保持自我个性的手段;是痛苦生活的慰藉;是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结论:本文通过对伊迪丝·华顿这三部小说的分析,结合她的成长经历和传记作品,拟得出华顿夫人自己作为一个逃离者,她的逃离倾向明显的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中。但其逃离并非仅仅是消极的逃离,反而有着积极地意义。华顿自己通过逃离,获得了一个职业作家独立女性的新身份,这深深的影响了当时和其后的女性。其作品里的逃离,失败或是成功,都是他们对保持自我个性,积极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