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湖是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主要栖息地之一,由于季节性洪水淹没沙湖也是典型的泛滥平原湖泊。底栖动物是泛滥平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生生物类群,了解候鸟越冬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群落结构的影响,能为候鸟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作者对沙湖底栖动物作了周年野外调查,系统分析了沙湖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对越冬候鸟的响应,探讨了水位变化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到沙湖大型底栖动物72种,隶属于7纲25科55属,其中相对重要性指数较高的种类为尼氏癞颤蚓Spirosperma nikolskyi、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大沼螺Parafossarulus eximius和褐斑菱跗摇蚊Clinotanypus sugiyamay。候鸟越冬前后沙湖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22.08 ind./m2、80.99 g/m2和275.20 ind./m2、49.48 g/m2。2.比较了候鸟越冬前后环境参数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除水温外,其它环境参数无显著差异;颤蚓科和摇蚊科大部分种类LRI呈上升趋势,其它类群均有所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P>0.05)、Margalef指数(P>0.05)和Pielon指数(P>0.05)均表现为非显著差异上升;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下降(P<0.05),且沿岸带现存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湖心区,特别是刮食者密度和生物量降低。从个体大小看,优势体长组(0-2cm)现场量在候鸟越冬过后下降,而>2cm个体现存量有所上升;优势种种群结构无明显变化。沉水植物生物量与刮食者密度(R2=0.246)、生物量(R2=0.206)呈正相关。3. 分析了不同淹没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淹没区各理化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呈现间歇淹没区IS(H’=2.56,D=6.44)>永久淹没区PT(H’=2.45,D=3.87)>间歇淹没区IF (H’=1.60, D=2.08), 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永久淹没区PT(J=0.86)>间歇淹没区IF(J=0.84)>间歇淹没区IS(J=0.76),且不同淹没区多样性指数呈显著差异;不同淹没区现存量表现为永久淹没区PT>间歇淹没区IS>间歇淹没区IF,但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生物量呈显著差异(P<0.05);从功能摄食类群看,间歇淹没区IF和永久淹没区PT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间歇淹没区IS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主。4.调查了沙湖排水渠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果表明,该生境群落结构有其独特性。相对重要性指数较高的种类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大型底栖动物在排水渠中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以直接收集者、刮食者和捕食者为主;排水渠开、关闸时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开闸时底栖动物密度低,生物量高,关闸时,密度和生物量则相反。
其他文献
角色扮演法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角色扮演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都要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遇到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等。而控
与学生发生作用最多的生活环境是班级环境,班级环境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基层集体。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
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经验,结合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下应用写作课程内容的演变、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和作者所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客观环境的变化,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繁殖方式及广泛的分布,在园林绿化、生态防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土
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找出相应对策,以求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取得实际效果。本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