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姜古名薹,为姜科多年生草本科植物。姜不仅是我国传统的调味蔬菜,而且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种植,导致有害病原微生物不断累积,土传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生姜产量和质量。 以云南烟草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姜茎腐病原菌(Phythiummyriotylum.)、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14种病原菌为指示菌,对5株菌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抑菌谱,其中GJ3和NS178均对10种以上的指示菌有拮抗作用,R2/R1在1.0和3.0之间,抑菌谱较广、拮抗能力较强;GJ130和NS87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rum Yabuuchi)和茄子黄萎病原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好的拮抗效果。而高产吲哚乙酸菌株NS111并没有拮抗作用。 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GJ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J130为纳什维尔链霉菌(Streptomycesnashvillensis);NS87为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e);NS111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 NS178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号分别为:KC312154、KF958192、KC312155、KC312156和KC312157。 为了研究菌剂对生姜的促生作用,在山东省莱芜市辛庄镇赵家泉村布置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组处理:G J3、GJ130、NS178、混菌(体积比1∶1∶1)和清水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排列。菌剂施用时间为:播种时浸种(4月19日)和幼苗期灌根(8月3日)。测定收获期茎围、株高、分枝数、地上鲜重和姜重。结果显示,J3能显著提高分枝数以及产量,长势优于对照组;NS178制备的菌剂使姜单重提高108%,效果极其显著。 于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采用T-RFLP并结合PCA、CCA统计学方法探究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对T-RFLP图谱分析发现,生姜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显著差异。将T-RFs数据输入Phylogenetic Assignment Tool数据库进行比对,对图谱中的一些优势峰可能代表的物种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图谱中优势峰可能代表的种属分别为:产金菌属(Chrysiogenes arsenatis)、好盐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sodomense)、浮霉状菌属(Streptomyces rimosus)、秀丽嗜盐细菌(Halobacteroides elegans)。使用Bio-Dap软件对6个样品进行多样性指数的统计,可以看出对照组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而使用菌剂的不同处理显著丰富。各样品间群落结构相似度呈现明显差异,说明不使用菌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多样性水平降低,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为了获得高浓度菌剂。本课题还以NS178为出发菌株,以豆芽汁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提高菌数和芽孢率的条件,获取3个相关因子为葡萄糖、(NH4)2SO4和K2HPO4。采用Box-Behnken Design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分析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28%、(NH4)2SO40.32%、K2HPO40.23%。并且对培养条件温度、pH、转速、装液量进行优化,分别为33℃、pH7.5、180rpm、50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NS178生物量增加至34.50×108CFU·mL-1,培养72h芽孢率达到75.8%,发酵液拮抗效果增强。 本研究为利用菌剂优化土壤环境、缓解不良病害的发生、提高生姜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菌种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