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唐小说的城市书写——以“北京三部曲”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后作家冯唐有着多重身份,曾登上2013年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对于当下文学市场的适应能力十分惊人,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其却有着精英主义的姿态和纯文学的写作方式。冯唐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北京这座城市为发生场,为70后作家群体增添了很多话语新质。本文以冯唐小说的城市书写为切入点,特别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北京三部曲”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关于北京的城市书写的文学作品基础之上,展开对于冯唐小说创作的剖析,进而对于70后作家整体的城市书写进行探讨与反思。
  文章主要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从老舍、邓友梅、刘心武、汪曾祺和王朔为代表的三代“京味文学”入手,对于北京这座城市在历史视域中的不同空间呈现做出梳理,进而分析冯唐的北京城市体验的独特性,特别是以校园为圆心的北京生活圈的形成,和城市青年视角下不断发生成长和变迁的北京城市风景。
  第二章聚焦于冯唐城市书写中的青年形象,对其在成长阶段所面临的生理困惑和精神指向进行考察。重点分析冯唐作为男性作家是如何书写在城市中流动的青春欲望的,并将其放置于新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究身体意义在文本中的复归,并进一步阐述城市青年在心理上的成长状态。
  第三章回到70后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现场,通过梳理其在当下文学史上的发展过程和70后一代面临的社会文化空间与市场语境,分析城市书写的背后根源——趋同的城市意识。在讨论70后作家同根的城市病的基础之上,探究其城市病在文本中的体现主要是城市青年异质性的审美体验,进而再次凸显出冯唐在整个70后作家城市书写作品中的异质性。
  最后,结语部分指出冯唐小说的城市书写无论是在关于北京的城市书写作品中,还是在7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作品中,都是极具异质性的,是对于纯文学机制的一种有力颠覆。但是在破坏既定文学审美观念之后,如何建设属于70后一代的文学审美世界,成为冯唐和70后作家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土地征收是调整私人或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矛盾的最强有力的公法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及私人或集体的财产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土地征收制度。由于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强制性地取得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并给予一定补偿的行政行为,它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唯一合法的流转方式和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行政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承袭
学位
儿童的空间再定向指的是迷失方向的儿童在空间中重新确定自己方位并找回被藏物体的能力。儿童空间再定向的几何模块论认为儿童只能利用空间环境所构成的几何信息,不能利用非几何信息来再定向。该理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儿童与低等哺乳动物的认知系统里存在几何模块。然而,众多研究对这种简单化的观点提出了异议,研究者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儿童也可以利用某些非几何来进行再定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具体归纳出
学位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徐怀中是为数不多的不以作品数量取胜的作家,各种类型的创作加在一起不过30余篇,但每一部作品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在文坛上引起反响。徐怀中为人谦和低调,他的作品坚持以人为中心,并利用时间叙事打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淡化主流文化背景,保持着别具一格的风格。本文试图将徐怀中各个阶段作品连贯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徐怀中创作的风格,并跳出时代局限,在文学史中为他找到恰当的位置。细读徐怀中的作品,结
学位
在文学作品中诸多的空间意象中,城市作为一个大类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有关城市的内容非常丰富,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并且其中蕴含着他独特的城市生活体验。综观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更注重对小说中空间的营造,并不致力于对主人公的生活作全面的描述,也不企图反映复杂的现实,而是通过人物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来书写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体验。这种体验与郁达夫大量的城市书写有密切关系。本文立足于其大量
学位
上海孤岛时期,阿英创作的历史剧《明末遗恨》风靡“孤岛”剧坛,引起巨大轰动,演出反响热烈,阿英还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话剧《明末遗恨》与影片《明末遗恨》是阿英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代表作。本文以话剧《明末遗恨》和电影《明末遗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结合史料,从主题、人物、结构、公演评论等方面分析话剧与电影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并对话剧和电影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从话剧到电影转换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