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细致观测了野外剖面,认真研究了现场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室内分析化验,研究了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地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及天然气来源特征等,初步探讨了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特征,并分别就不同方面分析了区内须家河组与四川盆地其它地区的异同,最后就研究区须家河组后续的研究工作重点及进一步油气勘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地层沉积特征研究中,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区的调研,总结了上三叠统地层在盆地内的分布规律、沉积相展布特征。指出上三叠统在四川盆地总体上呈北西厚南东薄之势,在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可大致划分为发育背景不同的两套地层:“须下盆”和“须上盆”。川东、川东南地区“须下盆”不同程度缺失,上三叠统(或须家河组)两分性特征不明显。研究区上三叠统缺失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须家河组与川中、川西地区的“须上盆”或须二以上地层相对应。较之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中发育的细粒沉积(如暗色泥页岩及煤等)要少得多,而砂岩等粗粒沉积在全组剖面上的相对含量则高得多,这是由古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川西地区以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夹冲积扇—水下扇沉积,川中地区以浅湖—三角洲沉积为主,赤水及邻区则发育河流相沉积。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总体上以砂包泥为特征,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不高,属河流沉积,且河型多变,主要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且以辫状河河床沉积为主。 在储层储集性的研究中,在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控制因素、与盆地其它地区的异同。提出研究区须家河组储集岩的一般特征为:岩石致密—超致密,骨架一般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属裂缝—孔隙型,裂缝和次生溶孔的发育情况制约着有利储层。并进一步指出裂缝与次生溶孔往往相伴生,故构造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亦就是有利储层的分布区。 在烃源岩特征研究中,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的评价,明确了区内须家河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生烃能力,对比了其与川西地区的异同。提出研究区须家河组暗色页岩及煤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生油母质为Ⅲ型干酪根,所生天然气应以煤成气为特征。但其生烃条件总的来讲比川中、川西地区差,生烃量和生烃强度都要小:其原因不仅在于本区的烃源岩厚度比较薄,而且在于区内成煤条件也要比邻区差。 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区须家河组须四段所产天然气不具有典型的煤成气特征,与须家河组烃源岩的关系应不密切,其天然气组成及碳同位素特征与区内下伏海相地层源自二叠系和志留系的天然气基本一致,说明本组天然气应主要来自下伏地层。其典型气藏应为混源型气藏,并具有多期成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