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以隐喻与双关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隐喻和双关语为例,考察英汉广告语篇的连贯。 广告在当今社会几乎无处不在,隐喻和双关语作为语篇连贯的体现手段,在广告语篇中历来运用颇多。本文拟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探讨隐喻及双关语在构建英汉广告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概念整合是指两个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匹配起来,将其有选择地投射到一个可以得到动态解释的空间,即合成空间,从而建立新的概念范畴——新显结构。这一空间成分与输入空间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对新显结构的正确理解,是发现隐喻及双关语真实含义的关键所在。隐喻和双关的表达激活了受众的长期记忆,使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剧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模拟。这一过程涉及到创作者和解读者的信息加工、概念提取、概念解缩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该理论的“四空间”模型,可以为其提供较为充分的解释。受众对广告中隐喻和双关语的顺利解读,实现了其对广告语篇的连贯认知,广告的宣传价值由此得以体现。 本文以英汉语广告中的隐喻和双关语为例,考察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过程的有效性,并在强调语境对广告双关语和隐喻在线解读的重要性的同时,指出推理和关联同样是广告语篇连贯解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尝试在该理论的框架下对英汉语广告中隐喻和双关语的意义建构进行认知解读,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广告语篇连贯进行动态的认知阐释。同时指出利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广告语篇的连贯建构只是其诸多功能之一,它还可以用于除此之外的许多研究方面。
其他文献
萧伯纳(1856—1950),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尔兰的一位剧作家,他的创作生涯主要是在Ayot圣劳伦斯的一个小村庄里。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剧作家,萧伯纳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1925年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伟大文学作品。它深度的描写了一战后“爵士年代”奢华的生活和堕落的思想。《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为“爵
我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翻译家,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可以独树一帜的翻译大师却屈指可数,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可以说是其中之一。傅雷先生是一位艺术造诣深湛、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