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智主义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渗透于政治、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反智主义也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和特征。在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赋予了大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为反智主义思潮的扩散提供了温床。当前,反智主义思潮已经发展为一场盛大的狂欢,裹挟着网民走向反理性、反精英的极端。不知不觉间,科学传播领域也被反智主义的阴云悄然笼罩。一篇微信文章就能引发食盐抢购热潮,一部纪录片就能让世界反疫苗运动遗毒在中国沉渣泛起,一句“虫子都不吃的人能吃吗”就能将多年的转基因科普成果毁于一旦……反智主义的扩散和渗透阻碍了科学传播的有效开展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在科学传播的视野下,转基因议题是近几年最受关注和最具争议的科学议题,也是受反智主义思潮影响最严重的科学议题。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转基因”推文作为分析样本的来源,以转基因话语实践中的反智主义话语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下社会语境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借此考察科学传播中的反智主义话语建构。研究发现,反智论者尚未搞清楚转基因的科学内涵和核心问题就举起反转基因的大旗,拒绝将转基因议题当做一个科学问题探讨。在话语策略方面,反智主义话语往往采用情绪化表达挑起受众对转基因的质疑和不满,用伪科学包装骗取受众信任。此外,反智主义话语还与民族主义、中医药文化、宗教文化等其他话语和语境相勾连。最终,反智主义话语消解了受众对专家系统的信任,建立起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性”,阻碍了受众对转基因的接纳和认同。科学传播中的反智主义话语之所以能赢得市场,与风险社会中科学共同体和公共机构的信任危机、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带来的社会话语权再分配以及科学话语在媒介传播中的缺位等因素密不可分。对于科学传播中出现的反智主义现象,我们无需过度恐慌,应该理性看待反智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未来,政府、科学界、媒体、公众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科学传播发展,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理性思考能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智性的良好社会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