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寨底地下河系统水文地质调查以及流量和水化学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寨底地下河系统的特征,特别是通过水质评价和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总结了1983年1984年和2008年2010年两个时段的水质演化趋势,探讨了地下河硝酸盐氮的来源,并计算了两个时段的岩溶碳汇量和碳汇通量。寨底地下河系统具有多块多层结构的特点,含水介质高度不均匀,以注入、渗漏和入渗的方式补给,仍具天然流场状态,但不具有统一的地下水动力场,而具有高度非连续水流的特点,“三水”转化频繁,动态变化大,富Ca(Mg)偏碱性环境。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pH值范围为7.057.86。阳离子及HCO3-总体表现为稀释效应,低值现雨季,峰值在旱季,年际变化不具有重现性。SO42与Cl-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较为密切,其含量较低,变化不大。水质评价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寨底地下河水质的指标主要有Pb、NO2-和Ni,集中出现在1984年和2008年,2009年2010年水质几乎全部是Ⅰ类水。从多年变化趋势分析,寨底地下河水质呈现出逐渐变好的趋势,从Ⅱ、Ⅲ类水逐渐变为Ⅰ类水。采用差值法和比值法对比分析,直观地反映了水质变化趋势,K+、Na+、Ca2+、Mg2+、Cl-、SO42-、HCO3-等7项常规指标中,只有Mg2+含量减少,其余都增加但幅度不大;微量元素中Cu、Zn、Ni、Mn的检出率较高,其余偶尔被检出,两个时段的差值<0,比值<1;Cu、Cd、As差值≥0,比值≥1。NO3-、NO2-、NH4+都呈增加的趋势,尤其是NO3-普遍出现。NO3-平均值的差值为2.28 mg/l,两个时段相差2.6倍;NO2-平均值的差值为0.0645mg/l,两个时段相差22.5倍,最大可达105倍。通过地下水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和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判定寨底地下河硝酸盐来源于以动物粪便为主的厩肥的污染。δ15N值的变化范围是10.44‰~18.52‰。2008年2010年寨底地下河系统年碳汇通量为68.82 t(/km2 a)(平水年),1984年为51.56 t/(km2 a)(偏枯年)。地下河流量和HCO3-浓度共同影响岩溶碳汇强度的大小,HCO3-浓度与碳汇强度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但不具线性关系,流量与岩溶碳汇强度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