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尾部脂肪及OXCT1基因对其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sky_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肉裘羊品种,具长尾脂,主要分布于陕甘宁三省(区)接壤的荒漠、半荒漠生态区及农牧交错区。在传统放牧条件下,滩羊尾部存贮的大量脂肪是滩羊冷季安全越冬的能量储备。可是,目前滩羊饲养由放牧转为舍饲,生产用途由裘皮为主转向肉用为主,肥硕的脂尾也从优点变为缺点。滩羊作为一个优质羊肉生产当家品种,如何实现“瘦身”,调减尾部脂肪,改善胴体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就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选择滩羊脂肪沉积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C/EBPα)和关键酶基因(FAS、LPL和HSL),在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下,比较了它们在尾部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结合滩羊尾部表型分析了其关联性;检测了它们在滩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下的表达水平差异。同时,为了探寻与滩羊尾部脂肪沉积密切相关的基因,将滩羊尾部表型与Hedgehog信号通路、与酮体分解关键酶基因OXCT1进行了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滩羊尾部前体脂肪细胞中OXCT1基因及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饲喂4种不同营养水平饲粮(肉羊饲粮标准的84%、96%、108%和120%)3个生长发育阶段(每个阶段均为一个月,每阶段分别以22kg-28kg、9kg-35kg和36kg-40kg为增重目标)的滩羊尾部脂肪中,C/EBPα和FAS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各阶段总体上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108%饲粮营养处理组(P<0.05);LPL和HSL基因的mRNA表达量总体上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经双因素方差分析,认为C/EBPα的表达量受饲粮营养和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但对生长发育阶段不敏感(P>0.05);FAS、LPL和HSL基因的表达量受饲粮营养、生长发育阶段和它们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重分析滩羊尾部表型检测数据(各阶段尾长、尾宽和尾厚变化值以及阶段末期尾重实测值),结合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C/EBPα、FAS和LPL均与滩羊尾脂的表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认为108%饲粮是较优的选择。
  2.选择综合饲喂效果好的108%饲粮组的滩羊作为供试羊,采集其尾部、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各生长发育阶段C/EBPα和FAS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尾部脂肪中均显著高于皮下和肾周脂肪中的(P<0.05),LPL和HSL的mRNA表达量在皮下和肾周脂肪中达到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根据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部位脂肪对C/EBPα和FAS的表达变化影响显著,生长发育阶段对HSL的影响显著(P<0.05)。它们的交互作用对FAS、LPL和HSL基因的表达均影响显著(P<0.05)。主效应分析结果可知,滩羊尾部脂肪中C/EBPα的表达量显著大于皮下和肾周脂肪中的(P<0.05),而在皮下和肾周脂肪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滩羊不同部位脂肪中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不相同。
  3.在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条件下、3个生长发育阶段中,滩羊尾部脂肪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IHH、GLI1、SMO和PTCH1的mRNA表达量均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OXCT1的mRNA表达量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提高先增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108%处理组(P<0.05)。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饲粮营养水平对IHH、SMO、PTCH1和OXCT1的表达影响显著,生长发育阶段对IHH和GLI1的表达影响显著,而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IHH和PTCH1的表达(P<0.05)。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GLI1基因的表达量在3个生长发育阶段中显著增加,GLI1和SMO基因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1)。OXCT1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4个营养水平中先增高后降低,在108%组表现最大值(P<0.001)。结合尾部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Hedgehog信号通路和OXCT1基因与尾部表型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4.上述试验研究表明,OXCT1是与滩羊尾部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之一。因此,围绕OXCT1开展了系列研究。一是成功克隆了OXCT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预测了其蛋白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滩羊的OXCT1蛋白与牛、猪、鼠和人类的具有高度同源性;二是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OXCT1基因在滩羊的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主要有肾脏、小肠、肺和脾脏组织,其次是尾部脂肪、心脏、胃、肝脏和软骨组织,但却在背最长肌中不表达;三是分析了OXCT1基因对滩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从滩羊尾部脂肪中成功分离获得前体脂肪细胞,进而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研究表明,在诱导分化过程中OXCT1基因的表达量在前6天逐渐升高,但在第8天却显著下调,说明OXCT1基因可能是在滩羊尾部脂肪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的中期发挥作用。四是验证了OXCT1基因在滩羊尾部脂肪细胞中的功能。成功构建了OXCT1基因的慢病毒超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并包装得到慢病毒。慢病毒感染前体脂肪细胞获得稳定传代的细胞株。超表达OXCT1的滩羊尾部前体脂肪细胞中PPARγ、C/EBPα和LPL基因的表达降低且HSL基因的表达增加,脂质的积累和脂肪细胞的分化被抑制;干扰OXCT1基因的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趋势相反,脂质的积累和脂肪细胞的分化被促进。证明OXCT1与滩羊尾部脂肪的生成呈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瘿螨是危害农业作物、蔬菜和园林植物的一类重要害螨,种类繁多,属世界性分布。瘿螨体型微小,肉眼不可见,其分类备受人们关注。马来西亚特鲁斯马迪山植物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瘿螨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此前尚未有人对该地进行过瘿螨相关的调查,本文首次对该地区瘿螨总科进行了系统的区系调查和分类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保护该地区瘿螨总科物种资源提供了依据,也为评估马来西亚瘿螨总科的分类系统和世界瘿螨总
学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长期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导致害虫对化学药剂的敏感度降低,产生抗药性,这是二化螟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浙江省是二化螟为害的重灾区,也是二化螟用药较为复杂的地区。近年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常用于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本研究主要监测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对上述三种药剂的抗性,明确浙江
学位
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作为生防菌株能有效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生防微生物在植物根际有效的定殖是其抑制土传病害的重要前提。前期研究表明,NCD-2菌株的根际定殖能力影响其生防效果。为了明确NCD-2菌株的根际定殖特性,本研究构建了GFP标记的NCD-2菌株,分析了其在棉花根部的定殖特点;NCD-2菌株可产生脂肽类抗生素surfactin和fengycin,本研究
在我国,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双亲遗传群体连锁作图来定位小麦品种中与叶锈和条锈相关的抗性位点,旨在明确小麦材料中有效的抗锈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268份国内外普通冬小麦材料为样本,通过苗期抗叶锈鉴定,成株期进行叶锈和条锈鉴定,利用90KSNP芯片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是蔬菜上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寄主范围广,可为害7科30多种蔬菜和食用菌,尤喜食韭菜。该蚊主要以幼虫为害韭菜的根部和鳞茎,可造成韭菜产量损失40-60%,甚至绝收。因其防治不科学引起的农残超标或“毒韭菜”事件严重威胁韭菜产品质量、土壤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头号杀手”。近年来,基于视觉信息介导的灯光/色板诱杀等
黄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较低,为了生产反季节蔬菜,多在温室大棚内引进栽培。温室白粉虱是大棚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白粉虱的存在严重危害了黄瓜的质量和产量。呋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内吸性强,速效性好,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良好防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1%呋虫胺颗粒剂为研究对象,经过田间试验,确定了有效用量后,建立了呋虫胺及其代谢产物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二氢胍盐
学位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烟草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来自我国14个省份的烟草青枯菌菌株的分子变异及致病力分化;在不同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基础上,以抗病品种为砧木进行嫁接,评价了嫁接技术在烟草抗青枯病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DGE(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测序技术,分析了烟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表达水平与IMF含量有极强相关性,不仅参与脂肪细胞分化与成熟,还能调控成脂过程中其他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与生物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并探究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直接靶向CEBPA基因的miRNA对肌内脂肪(IMF)沉积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如下:  1.靶向CEBPA基
学位

淀粉作为反刍动物重要能量来源,在保证动物高效发挥生产性能中扮演关键角色。淀粉在瘤胃降解与小肠消化为机体提供的能量效率不同,后种方式更高效。过多淀粉在瘤胃内降解会引发动物发生亚临床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更多的淀粉在小肠内消化利用既可保证瘤胃健康和高效发酵,又可提高饲料能量价值。但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率受限,平均为60%,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足是限制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亮氨酸可刺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