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污泥的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在污泥稳定化、减量化的同时还获得了生物能源,且会同时释放出可观的正磷酸盐磷,从而被广泛关注。所以在不同条件下,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气过程中磷具体释放特征和后期可行的回收方法的研究显的很有必要。通过文献比对,本文选定发酵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温度作为起点,探明在含固率(Total Solid,TS)为10%时,不同温度下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中产气量与磷释放的特征。发酵液对利用曝气吹脱CO2投加Mg O的沉淀法回收磷过程的影响,并且对回收产物进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表征以定性分析回收产物。最后对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种群结构通过浓度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微生物种群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得出在室温、38℃、45℃及55℃温度条件下的累积产气量,分别对应为66m L/g VS、204m L/g VS、632m L/g VS及392 m L/g VS,45℃累积产气量最高。反应过程中发酵液中PO43--P浓度从起始的34mg/L分别可达到各自最高浓度为114.14mg/L、72.22mg/L、92.90mg/L及92.90mg/L,并且浓度值均处于波动状态,可能是由于发酵液中存在NH4+-N离子并且具有磷状态转化的条件,并且最终在发酵彻底结束后发酵液中PO43--P浓度都有降低。(2)对上步各实验组所得发酵液中的PO43--P进行回收实验,结果显示上述所的发酵液中磷依次的回收率对应分别是85.2%、92.3%、86.5%及69.4%。对回收产物表征后可得,4种回收产物中的晶型大体相同,均呈段小棱块状,这些呈短小棱块状的晶体即为鸟粪石系晶体。经XRD检验可得,这些鸟粪石系晶体在回收物中所占百分比不同,38℃和45℃所得发酵液回收产物晶型结构整齐且磷酸铵镁盐百分含量较高。经过对磷回收前后发酵液三维荧光谱图分析可得,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越高越易使回收反应后磷残留量升高,并且芳香族蛋白质浓度较高情况下,鸟粪石晶体易于形成呈短小棱块状。(3)通过DGGE与T-RFLP技术对不同温度实验组下发酵前期和后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可得,不同温度甲烷菌的优势菌种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不同温度反应组所含菌群不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