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经验均表明,教育是降低贫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城市低收入家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已成为我国反贫困的新理念。研究表明,和普通家庭相比,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有:家长教育程度偏低,管教子女能力弱;学业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自我评价较低;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初始职业收入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贫困家庭子女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低竞争力水平,工资报酬偏低导致个人及家庭重新陷入贫困的循环。已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自信心提升研究还亟待完善。在问题成因研究上,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多以教育学、心理学范畴为主;在救助方法上,多强调给予式,低收入家庭儿童主体地位不足,主动参与感不强;在救助对策上多停留在政府救助层面,社会非营利组织参与感不强。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助人活动,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巧方法的同时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实务操作。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利用专业所长,针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自信心提升展开丰富的救护活动成为一种很有必要的思考。一方面,笔者试图从实务操作层面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自信心提升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对于这一做法的经验也值得推广。为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成长,文章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选取了南京市建邺区下辖某一村改社区来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选取该社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较集中,比较有代表性,便于服务活动开展;二是该社区有较强的接受服务意愿,同时有场地支持。在服务方法上,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选取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开展自信心提升小组活动,进行需求评估、服务方案设计、实施及评估等系列活动。通过详细记录,探索出社会工作尤其是小组工作介入这一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基于上述思路,本文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文献回顾及文献评价。第二部分包括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服务项目“乐扶加油站”背景下的儿童自信心提升小组介绍和分析,依次分为小组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估阶段。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项目服务方案—儿童自信心提升小组的结论总结和思考。研究发现:小组工作介入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自信心提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必要性;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自信心提升是可行的;本次实践取得的效果证明需要小组工作的介入。对于研究的思考如下: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自信心提升服务,在服务方法上应采取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综融工作方法;在服务领域应介入“家庭-学校-社区”三线领域;在服务路径上应采取国家加非营利组织的全面覆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