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DP是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指标,但随着人们对GDP存在的缺陷越来越深入了解,建立一种能够更加忠实地、全面地评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对GDP缺陷进行弥补愈发显得极其重要。GPI作为现今非常具有GDP缺陷弥补性的一种新兴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进行GPI应用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也有较多GPI应用的实践案例,但在我国尚属刚起步,需要更多的可能的GPI应用路径探讨。基于此,本文针对GDP与GPI之间的不同角度比较,探讨GPI与GDP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PI核算模型,进行重庆市GPI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工作上探讨GPI应用的路径和可能的问题。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总结如下:1.对GDP和GPI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及趋势进行了总结梳理,勾画出GDP与GPI各自的形成发展轨迹;2.对GDP与GPI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探讨GDP与GPI之间的关系,论证GPI作为GDP辅助衡量指标应用的意义。该部分的成果及创新性在于:从GDP与GPI的结构和核算方法,功能及社会影响,局限,以及现实应用情况的对比,将GDP与GPI之间的联系清晰化:GDP是GPI核算的基础和起点,GDP与GPI是前后相继,各有侧重的关系,GPI是对GDP的弥补性的辅助衡量指标。GPI弥补了GDP没有区分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不能全面核算创造财富的所有活动,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缺陷,但同时GPI也存在不能进行世界各国间横向比较,现实应用操作具有主观性,较难获得定量客观的统计数据等缺陷。GPI需要与GDP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展现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瓶颈,因此,GPI的应用路径应当是作为GDP的辅助评价指标,在于GDP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评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发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瓶颈,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3.通过GPI应用验证GPI前文总结的应用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国际上GPI创始人提出的GPI核算主要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通过对参考文献的总结,结合计算中的实际数据情况对各个子账户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和应用,计算了重庆市2006年至2010年的GPI。该部分的成果包括:案例城市GPI的计算结果与GDP的对比分析显示:2006年至2010年的GPI基本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同时与同年GDP的差距也在拉大。说明GDP对于经济发展情况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忽略和“虚化”,需要GPI进行辅助的纠正和评价。同时,根据GPI显示,发展最为良好的一年为2008年,但2009年GPI有了下降,2010年又再次回升,但从2009年开始,GPI与GDP的差距开始拉大。从历年GPI账户各因子对GPI的贡献率进行分析,2008年和2009年的个人总消费对GPI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家庭养育和劳动的价值、净资本投资、交通成本、耐用品成本等,这些因子的效益或成本的综合影响导致了2008年和2009年GPI的巨大反差。通过对重庆市GPI核算结果与GDP的比较分析中证明,GDP对社会发展的展现存在一定的“虚化”,GPI展现了重庆市的经济发展状态,包括个人总消费、家务劳动和养育的价值、净资本投资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主要贡献,而交通成本、就业不足的成本和耐用品成本则是主要的负效应,交通成本的居高不下和重庆市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就业不足和耐用品成本则反映了重庆市社会发展、公民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重庆市GPI的计算,证明GPI作为一种GDP补充性的辅助指标,并非纸上谈兵,而确实在现实应用中是分析GDP社会、环境成本的有效手段,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状态。4.通过GPI在重庆市的应用案例,对GPI应用存在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GPI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该部分成果及创新性包括:现有研究都主要说明GPI对GDP缺陷的弥补,本研究发现了GPI指标本身同样存在操作主观性,数据统计困难较大、对GDP存在的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财富的积累这些缺陷也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进行弥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完善GPI统计数据系统,建立相关数据实地调研收集机制,同时深入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反映各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的估算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核算账户的完善和创新。并建议采用全国经济发展有特点的城市进行试点工作,并引入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改变当前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而忽略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成本,以GDP增长代表民生幸福、社会进步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