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交会对接技术是进行在轨维修、空间组装、燃料补给、空间碎片清理和深空探测等任务的支撑技术。本文对基于光学相机的自主交会相对导航、闭环控制协方差分析、多目标最优交会轨迹设计和近距离交会制导与控制等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建立了仅测角相对导航及其可观测度模型,提出了应用潜在距离信息和主动机动提高仅测角相对导航可观测度的方法。1)根据航天器相对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光学相机为唯一相对测量设备的仅测角相对导航模型;2)采用牛顿迭代方法,推导了相对导航的可观测度模型,实现了对相对导航系统可观测性能的定量分析;3)研究了追踪器在轨道机动时的潜在距离信息及其误差模型,并应用该信息提高仅测角相对导航的可观测度;4)以可观测度为优化指标,对提高仅测角相对导航可观测性能的主动机动策略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基于仅测角相对导航的自主交会闭环控制的偏差演化规律。1)基于脉冲轨道机动假设,在仅测角相对导航条件下,建立了自主交会闭环控制的偏差预测、测量更新和控制修正等过程的线性偏差递推模型,获得了相对导航及相对状态控制的协方差表达式;2)根据线性协方差分析方法,对自主交会闭环控制过程的相对导航和相对状态控制的协方差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以燃料消耗、相对位置鲁棒性和相对速度鲁棒性为优化指标,提出了基于闭环控制的自主交会多目标最优轨迹设计方法。1)采用线性协方差分析方法,对仅测角条件下的自主交会闭环控制偏差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燃料消耗、相对位置鲁棒性和相对速度鲁棒性等优化指标;2)分别采用NSGA-II和物理规划方法,对考虑上述优化指标的多目标最优交会轨迹进行了设计,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优化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提出了近距离交会接近、绕飞和逼近段制导与控制的新方法。1)建立了视线制导控制模型,并采用该制导模型对考虑导航和控制误差情况下的接近段轨道进行了控制;2)推导了轨道面内和水平面内快速绕飞控制的速度增量计算模型,研究了快速绕飞的模糊控制;3)设计了用于逼近轨道控制的模糊控制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混合控制器,并对三种控制器的控制稳定性和燃料消耗进行了对比分析;4)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偏心率的相对运动轨道和姿态动力学模型,对追踪器逼近旋转目标的参考轨迹和参考姿态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推导了用于六自由度逼近控制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了参考轨迹和参考姿态设计的合理性和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稳定性。论文深入探讨了基于光学相机的自主交会相对导航与控制问题,发展了仅测角相对导航、闭环控制协方差分析、多目标最优交会轨迹设计和近距离交会制导与控制等技术,获得了一些关于自主交会导航和控制问题研究的新方法和有用结论,研究成果对自主交会任务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